书法十五讲——10.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书法十五讲——10.ppt

书法十五讲——10.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课一、理论清代书艺(一)、发展概况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书法史称乾隆以前为"帖学期",其后为"碑学期"。学帖之习由来已久,至清,康熙好董其昌书法而乾隆好赵孟頫,上行下效,帖学之风炽热矣。初有帖学"四大家"(笪重光、姜宸chén英、汪士鋐hóng、何焯chāo),后有张照以及"翁、刘、梁、王"(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虽功力不输,但无甚建树,尤其因科举书法讲究"黑、圆、光",遂形成所谓"馆阁体"。馆阁:1、指房屋建筑。2、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清代沿之。(二)、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右军大醉诗轴》傅山草书。为其代表作,诗云:“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蓠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2、王铎(1592—1652)河南孟津人。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王铎曾于明末官至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顺治年间又授以礼部尚书。他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3、朱耷(1626-1705)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孔雀明花雨竹屏,竹稍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这幅画的上半部为石壁,下半部是一块上大下尖显得很不稳定的光滑大石,石上蹲着两只造型丑陋的孔雀,孔雀尾部拖着三根残破羽毛。这是以孔雀来讥讽那些降清的明朝文武官僚向清朝主子屈膝求荣的丑态,他们戴着有三眼花翎的乌纱帽,好比一班长着三只耳朵的奴才。他们二更就去等候皇帝五更上朝。但是这对孔雀却蹲在一块光滑而不稳的石头上,好比清朝政权有随时垮台的可能。4、邓石如(1747-1805)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原名琰,字石如。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又有完白、古浣、古浣子、安徽怀宁人。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墨尽乃就寝,寒暑不辍八载,遂工四体书,其书功力极深,曹文埴称其四体书清代第一人。野鹤巢边松最古仙人掌上雨初晴笔歌墨舞5、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6、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少时便立志习隶习,学汉碑达三十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资。6、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他的书法以行书著称,用笔浓厚,而内含骨力。人称“浓墨宰相”。7、吴昌硕(1844-1927)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否)庐,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篆书得力于【石鼓文】,行草陶铸碑帖。碑学一派至吴昌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赞者以为吴代表了古典书法的终结和近代书法的开端。二、实践草书(一)、草书的起源与分类草书别称“藁(gǎo)书”(唐代张怀瓘《书断》称:“藁亦草也。”)广义指不论时代、字体,凡写法潦草者;狭义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汉兴有草书”。1、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王蘧(qú)常字瑷(ài)仲,号明两。浙江嘉兴人。一生基本上在大学任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王蘧常是现当代以章草著名的书家。2、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後汉张芝(伯英)所创始。亦称“小草”。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书写简约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3、狂草亦称“大草”。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笔势连绵奔突,字形变化多端,极龙飞蛇舞之致,得名于唐代张旭、怀素。张旭《肚痛贴》《古诗四帖》及怀素《自叙帖》即为代表。(二)、草法四大要素——连、省、变、代1、“连”,就是一个字的点画都连起来写,这在草书中是最为常用的方法,整个字几乎一笔完成。其连的方法主要是靠笔的旋转、循环,靠牵丝的带动,故多用圆笔。2、“省”,就是将有些点画及局部偏旁或省略,或变化形态,而又不会使字的外形有太大的影响。3、“变”,改变字的原来结构。有的字作了适当小部分的变化,这好容易辨认,但有的变化极大,甚至与原的外形完全不同,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这就需要熟悉草法才能认识,最好能了解其演变的过程,有的只能强记了。4、“代”,就是以特有的符号代替一种或多种偏旁,简化了用笔和字形。当然,这种“代”是有规矩和原则的,不能混杂。(三)、草书的辨认王羲之《草诀歌》草书120句口诀三、笔墨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