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体现社会学学术宗旨和实践关怀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关注社会运行和发展,特别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之条件与机制的社会学的必然的实践指向。深入研究社会建设的相关问题,必将引导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成长,并最终确认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重点介绍社会建设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2、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主要有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团结论、社会整合论、社会冲突论、发展理论、“现代人”理论、社会公正论、风险社会论和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社会福利论、公民社会论等。3、在操作层面上,对社会建设的阐述主要有善治的观点和制度主义的观点。社会建设社会治理风险社会社会团结和谐社会善治、制度主义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一、社会建设的主要关怀二、关于社会建设的综合性定义(一)对社会建设的秩序关怀:秩序关怀强调社会建设主要是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追求社会秩序与和谐。(二)对社会建设的民生关怀:民生关怀主要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实际情况,强调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以改善民生质量的重要性。(三)对社会建设的风险关怀:风险关怀与对社会建设的秩序关怀、民生关怀密切相关,在实际政策中,有时也被整合到秩序关怀与民生关怀中。(四)对社会建设的结构关怀:结构关怀主要是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快速和失常的结构分化现象,强调优化社会结构的重要性。(五)对社会建设的价值关怀:价值关怀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客观出现的价值观念多样化以及某种程度上的信仰危机,强调建设主流价值观念对于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整合的重要性。(六)对社会建设的历史关怀:历史关怀强调社会建设的历史性,也就是说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建设进行具体分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社会建设的核心内涵是发展社会事业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一、与广义的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二、与狭义的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三、社会建设的操作性观点(一)社会有机体论社会有机体论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变化的内生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社会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而又充满着内部矛盾的整体。启示:第一,它揭示了社会的四个子系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以科学性。第二,它揭示了社会建设必须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系统的建设相协调第三,它事实上揭示了在不同的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有着不同的社会建设内涵、方式、目标与实际结果。第四,它揭示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化,社会有机整体的结构日趋复杂,社会内部的分化日趋细密,由此导致社会有机体的管理和调节日益复杂,难度日益加大。(二)社会团结论涂尔干社会团结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社会团结论对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启示在于:第一,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社会建设要有新思路,不能拘泥于传统经验;第二,应当注意防范现代化进程中个人主义的极端膨胀;第三,在现代化进程中应高度重视规范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在协调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三)社会整合论帕森斯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有赖于社会中四类制度性结构的功能发挥及其彼此间的功能耦合,这四类制度性结构分别是经济制度、政体、法律、家庭与教育以及宗教制度。它们分别承担着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适应功能(A),分配资源并使用于特定目标的达鹄功能(G),维持和调节社会成员关系的整合功能(I),以及保存和传递社会基本价值规范的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AGIL模型)(四)社会冲突论达伦多夫每个社会都以其内部一部分成员压制其他成员为基础,凡是有社会生活的地方就存在着冲突,冲突无法彻底消除。(1)社会建设不能回避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客观存在,不能企图消灭任何形式的矛盾与冲突;(2)社会建设应当在正视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它们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可能的社会危害;(3)对于冲突的重视和研究,目的在于避免冲突的发生或缓解冲突对社会的负面影响;(4)社会建设的一个重点是建设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冲突的常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