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特点:利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优化利用。预测预报功能加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具有动态特性,把景观状态作为时间的函数,预测预报规划后景观变化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生态合理性与实效性更强生态合理性是一个合理规范人类生态行为的科学时间概念。实效性指研究成果能直接或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定性向定量模拟发展,方法与技术更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7.2景观生态规划7.2.1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概念: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内涵:它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地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规划强调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潜力,形成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及社会经济功能的互补与协调,同时考虑区域乃至全球的环境,而不是建立封闭的景观生态系统;它侧重于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它不仅协调自然过程,还协调文化和社会经济过程。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两个含义:其一,景观生态规划决策的作出需要多学科专家协同合作;其二,景观生态规划是在全面和综合分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各种条件下对景观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7.2.3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地质水文气候生物地形地貌因素土地构造自然特征人为特征文化因素社会影响政治和法律约束经济因素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是景观生态规划及管理的基础。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结果,客观而概括地反映规划区景观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系,就是景观生态图。可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图件。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其目标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适宜性分析的方法有整体法、因子叠合法、数学组合法、因子分析法和逻辑组合法五类。景观功能区划分功能区的划分从景观空间结构产生,以满足景观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础功能为目的,并与周围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相联系,形成规划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实现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规划区可持续能力的增强。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成本效益分析对区域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Forman认为,一个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应有以下几个特征:考虑规划区域较广阔的空间背景;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规划中要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规划方案应有选择余地,其中最优方案应基于规划者明智的判断,而不涉及政策约束,这样可供选择的折衷方案才清晰、明确。景观规划中5个必需要素:时空背景、整体背景、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特性规划方案调整社会和景观利用需求分析7.2.5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自然保护区设计遵循下列原则: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Noss等认为,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研究集中在单个保护区是不可取的,因为:单个的保护区不能有效地处理保护区连续的生物变化;只重视在单个保护区内的内容而忽略了整个景观的背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保护;单个保护区只是强调种群和物种,而不是强调它们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在策略上应趋向于保护高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而不是保持地区的生物性的自然性与特征。因此,Noss等提出了在区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