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文档.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文档.doc

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关键词]静压桩施工流程问题处理项目背景桩质量控制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1.1场地的选择(1)在施工前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摸清地质情况,应按桩型设计要求提供有关准确的土力学指标,并对持力层的埋深、层面走向、场地存在的孤石等障碍物加以勘探清楚,施工场地的动力供应,应与所选用的桩机机型、数量的动力需求相匹配。(2)施工场地地面要求平整,其场地坡度应在10%以内,并具有与选用的桩机机型相适应的地耐力。施工场地下的旧建筑物基础在施工前应彻底的清除,对地下障碍物可分别采取除障、引孔、避让等措施解决.场地的边界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应满足桩机最小工作半径的要求,且对建筑物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1。2桩机的选择在施工前应提交进场设备报审表,并对选用设备认真核查,检查压桩机型、配重是否符合设计和场地要求。桩机的选型一般按1.2~1.5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桩机的压力表应按要求检定,以确保夹桩及压力控制准确。按设计如需送桩,应按送桩深度及桩机机型合理选择送桩杆的长度,并应考虑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桩。1.3对施工单位及相关施工文件的审查正式施工前应组织设计、地质、建设、监理、施工、质检等单位在现场共同进行试桩,验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持力层深度、桩长,以便进一步优化设计,同时确定沉管深度、终压值及其沉降量等收桩标准的施工参数。其次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管理人员是否到岗,以及施工技术方案是否齐全,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并对其进行审批。此外再核查其施工设备、劳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进场,是否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开工条件是否具备,条件成熟时批准其开工。1.4对预应力管桩的质量监控检查管桩砼的强度、钢筋力学性能及管桩结构性能检测报告;检查管桩的外观,有无蜂窝、露筋、裂缝;局部粘皮和麻面累积面积不大于桩总面积的0.5%;每处粘皮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且应修补;桩身合缝处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不得出现内外表面漏筋、断筋、脱头及内表面混凝土塌落的现象;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墩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桩端板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处,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检查管桩合格的尺寸,一般桩径(+5mm、-4mm)、管壁厚度(正偏差不限、0)、桩尖中心线(<2mm)、顶面平整度(10mm)、桩体弯曲(<1/1000L)、管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且要达到龄期.1。5管桩桩位的测量在熟悉和掌握总图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根据总图上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测量时所需的距离、角度以及通过坐标反算,换算成极坐标后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测设时先校核施工现场上已测设的坐标点,然后根据已测量出的坐标点测设出平面布置图上的坐标点,并使各个坐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每次用直角坐标测设后要进行校核;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后,建立整个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网;然后测设出建筑物的轴线与主要控制点,在施工图中对管桩桩位进行逐一编号后,对桩基进行放样桩;在桩位测量定位后,要按设计图进行复核,单排桩桩位的放样误差≤10mm,群桩≤20mm,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校对,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的保护;监理对桩位的测量要进行旁站监督,监理单位对测量定位成果进行检查无误后共同验收。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2。1静力施压流程定桩位→压桩机到位→吊桩、对中(控制吊点、垂直度)→对中→焊桩尖→压第一节桩→焊接接桩→压第N节桩→送桩→终压→移机→截桩→记录、核查压桩及桩基检测相关资料。2。2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1)压桩:(a)压桩时,桩的混凝土强度需达规范要求。(b)压桩施工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施工流水顺序进行。此外还应注意要采用合理的压桩顺序,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同一单体建筑物或群桩承台应先施压场地中央的桩,后施压周边的桩;毗邻其它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向另一方向施压。(c)压桩前,要按施工图核对桩号,并要复核样桩位置是否准确。(d)桩于压入前,要清除桩表面的附着物,并在桩的侧面画上深度尺寸标志线。(e)喂桩时,管桩桩身两侧合缝位置应避开与夹持机构中夹具的直接接触.(f)桩提升就位(又称“插桩’)前,桩机机身要调整水平.若插桩时,桩未能对准桩位,应将桩拔起重插,若因遇地下障碍物,桩偏离桩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