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篇1《中国美食》是一篇图片课文,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通过认识这些美食,从而认识生字。通过认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各种美食,认识“菠、煎、腐”等16个生字,会写“烧、烤、炒”等8个生字。会写“美食、红烧、烤鸭、羊肉、炒饭”等词语。2、认识各种中国美食,了解其简单的烹饪过程。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新词。教学难点: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美食引入。1、说说你最喜欢的美食。2、学生交流。3、你会做这些美食吗?需要些什么材料?4、引入新课:中国美食二、了解中国美食,认识生字。1、多媒体课件出示:凉拌菠菜。(1)认识菠菜。(2)了解凉拌菠菜的制作过程。(3)认识“菠”字,“艹”+波,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4)菠菜还可以做成哪些美食?2、以同样的学习方法,认识学习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3、归类识字:火字旁的字都与烧烤有关,都是用烧烤的烹饪方法来制作的美食。“灬”的字都与蒸煮有关,基本都是用蒸或煮的烹饪方法来制作的美食。4、认识四种主食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1)认识这四种主食。(2)说说你最喜欢吃哪一种主食?(3)认识多音字:炸zhá()炸zhà()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读。2、齐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二、课文学习1、你还了解哪些中国美食?你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吗?(1)分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3)师小结。2、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1)学生说一说。(2)多媒体展示。(3)师小结。三、书写指导。1、学生观察书写时应该注意的生字。2、学生交流汇报。3、指导“火”字旁的字“烧、烤、炒”的书写,特别是“火”字旁的几个点。4、“鸭、鸡”同时指导。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6、书写生字。四、作业。1、书写生字。2、了解中国的其他美食。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剧中真挚、深沉的故国情思。2、欣赏准确、生动、形象的戏曲语言。3、理解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歇拍煞〕的赏析。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师: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背诵两首古诗,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由背诵同样描写南京城的古诗导入,一方面引出课文的背景,一方面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为曲词的赏析作准备。)师:谁知道诗中提到的“石头城”是今天的哪座城市?“朱雀桥”、“乌衣巷”又在哪里?明确:南京,六朝古都,历史名城,存在着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最丰厚的文化。这个地方,曾经上演过一出出悲剧、喜剧,让人唏嘘不已,让人回味不止,使人为之激动,为之感叹,许多的文人骚客为此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刚才,我们背诵的两首诗就是其中的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经过十余年呕心沥血,三易其稿而写成的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他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来传达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其中《哀江南》出自《桃花扇》中的最后一出《余韵》,它是这出戏的名篇,是全剧的点睛之笔。二、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1、以朗读和分角色诵读为主,结合默读、品读,体味文中蕴藏的情感。2、初步感知课文,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紧扣标题“哀江南”的“哀”字分析课文的感情基调:悲。)三、孔尚任及其《桃花扇》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剧家,字聘之,号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年轻时在家乡石门山隐居读书,颇有文名,精音律、擅词曲,37岁时,被康熙招去讲经,此后仕途得志。居官期间,到过扬州、南京,凭吊明末遗迹,拜访明朝遗老,搜求明末掌故,为《桃花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写出了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名声鹊起。时人把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提,称“南洪北孔”。《桃花扇》是借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写明朝兴亡的历史剧,也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本文选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写南明灭亡后,李香君的教曲师傅苏昆生做了樵夫,说书人柳敬亭做了渔夫,两人相聚于南京龙潭湖畔,而相识的老赞礼也路过此地,于是三人饮酒话旧,各唱了一套曲子以抒亡国之恨。本文《哀江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