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逻辑背后的故事国内学术界对多学科科研团队的研究并不多,对多学科科研团队知识创造过程的探讨更少(柳洲等,2007;王端旭等,2009)。国外学者对多学科团队表现出长期的关注,相关成果在国际顶尖级管理学期刊上发表(Jarvenpaa.S.L.&Leidner,1999;SamerF.&LeeSproull,2000;CraigL.P.&MichaelD.E.,2004)。然而,与之相关的三个学派,无论是以野中郁次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创造为代表的知识管理学派、多学科团队学派还是团队创造力学派都没有就一个关键问题得出有公信力的解释(JeffreyP.,2003;ElizabethMannixetc.,2005)。对于多学科团队而言,知识创造的优势在于由多样化的观点提供了创新的基础,与此同时,与单学科团队相比,多学科团队也因为多样性而陷入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相互持异议,无法达成共识的困境。分享设想是团队创造过程的一个重要机制。同时这一学派还指出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观点不一致、持异议的现象。一方面,持异议能够使个体从从众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能够激发思考、获得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选择,进而更有效地决策,从而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持异议也会在成员之间产生冲突,无法达成共识,甚至使团队失效。知识创造学派:隐性-显性知识多样性团队通常分为决策型和知识创造型。对于后者,JeffreyP.(2003)指出,尽管理论和实践界致力于多学科团队的高质量协同,但是对于多学科科研团队的结构和管理问题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成果。CarlieP.R.(2004)指出,从团队内特定领域知识(domain-specificknowledge)到达成共同知识(commonknowledge),需要经过转移、翻译和转换三个过程,并借助于领域知识之间的共同基础。然而,对于这三个过程之间所借助的领域知识之间的共同基础的问题,该研究并没有进行深入讨论。信息科学和技术年度评论第三卷知识管理一章中,MartinBill(2008)对知识管理研究的四种路径进行了总结:知识的实证主义路径第二种是知识的行为主义路径第三种是知识社会学路径第四种是知识经济学路径图4.主题知识和非主题知识之间的关系解构案例实证:中国航天图5.钱学森系统科学研讨团队知识创造过程目录未来展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