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文化的培育与发展.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7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志愿文化的培育与发展.ppt

志愿文化的培育与发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志愿文化概述在志愿服务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实践性。包括:1.志愿者主体的文化2.作为实践方式的文化3.社会形成共识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现象1.精神形态的志愿文化主要指关于志愿者及其服务的理念、意识、宗旨和目标等,构成精神层面的志愿文化内涵,是志愿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志愿精神的提炼和表述上。志愿精神的四要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2.物质形态的志愿文化指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关的物质产品,构成物质层面的志愿文化内涵,是志愿文化最直观、最显像化的表现形式。3.制度形态的志愿文化指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关的立法、立规,构成制度层面的志愿文化内涵,是志愿文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使志愿服务活动有章可循,步入科学、规范、长效发展的轨道。1.特点民族化特点: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在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创新,建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国际化特点:主动参与,求同存异;积极融合,取长补短;开展援外,促进传播。1.特点大众化特点:以大众化的形式促进志愿文化的普及和创新;体现大众生活的基本价值观念、情感内涵和生活方式;建立被大众接受的语言系统和载体形式。2.规律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必须与社会价值取向建设要求相适应;必须与个体成长愿望相顺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志愿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土壤1.儒家“仁爱”思想2.墨家“兼爱”思想3.道家“泛爱”思想4.佛教“慈悲”精神5.其他有关思想崇德向善的座标,积德行善的民风。有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得好报志愿文化的培育路径塑造公共精神对于志愿文化的发展具有内在和外在作用。1.公共意识2.公共关怀3.公共参与志愿文化的形成,必须要依靠道德情感的力量。1.道德情感的类型2.积极开展情感体验制度化建设是促进志愿文化强魂健体,形神兼备,走向成熟的保障。1.立法2.激励3.评价4.回馈5.团队建设1.传播的途径和载体2.传播的有效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