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月迹》五(上)教学.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月迹》五(上)教学.pdf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月迹》五(上)教学.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月迹【教材分析】《月迹》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格调清新,明丽自然,描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之夜从屋里到院里,从院里到河边追寻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洁白的月光和月光下的月色,表现了孩童神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心灵。【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提高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时期。【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读准多音字“悄”“累”,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3.感受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并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师:(图片)月亮,从古到今都是文人墨客抒发感情的对象,相信我们肯定积累了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谁愿意第一个来分享?(有节奏、韵味)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遍(美美地读诗,意境也很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课题:月迹。注意作者名字的第三个字,写法是:竖、横折折、竖、横折、横,而且读音(wa),展示作者资料。他写的文章善用儿童化的语言,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贾平凹写的文章。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课件出示“我会认”,请人挑战。(儿化音,读得可爱一些)2.“悄”“累”多音字。(成串的东西;连续或重叠)三、感知“月迹”1.“月迹”指什么?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儿?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3.全班交流,随机补充。4.老师把大家的答案整理成了三行,你们知道,老师是根据什么来整理的吗?(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中堂(屋里)、院里、院外,老师确实按照寻月的地点来分的,这也正是我们寻找的月亮的足迹。四、品读课文,体会寓景之情。(一)学习第二段1.一共读了几遍课文(预习加初读),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画面或场景?不看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月、赏月。2.默读第二段,划出描写月亮的句子。(分享读句,读得美一点)课件出示:“……果然有了月亮,……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上爬,……一个失望。”(提个更高的要求:在读的时候,能否在脑海里想象当时的画面,自由读,个人读)你看到了什么?上台画一画月亮升起来的样子(和你脑海中的月亮是否一样)想象作者看到这样的画面,心情怎样?(欣喜)齐读这一次,我们真正领略到了月亮爬得动态了,想一想月亮除了会变成“白道儿”“半圆”,还会变成什么?(自由表达)3.除了写出月亮的动态美,作者在表达上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圈出拟人化的词),作者把人的动作给了月亮,假如月亮要是有了人的语言和表情,它会说什么?4.带着喜欢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句,终于等到月亮满盈了,作者的心情变得怎么样了?(紧张、担心)找出文中的这句话。5.月亮慢慢地爬呀爬,作者的心啊也在竹帘儿上爬呀爬,随着月亮的消失,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二)感受静态美1.这一段在屋内领略了月亮的动态美,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月亮,其实,安静时的月亮也很美呢。浏览全文,找出描写月亮静态美的句子。2.“玉玉的”“银银的”(图片展示,玉和银带给你的感觉:纯洁、洁白、透亮、宁静、柔美)先读两个词,再读整句话。继续补充描写月亮静态美的句子(关注的哪个词?指导朗读)3.静态的月亮多美啊!老师也找了几处静态美的句子,一起来读一读。多美啊!你们觉得此时此刻的月亮怎么样?像什么?(安静的女子、柔和)4.在这安静、柔美的月亮里,你们觉得会有什么东西呢?(月宫、嫦娥、桂树)奶奶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当听了奶奶的话以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倏忽间……淡淡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5.是的,在作者笔下,月亮是如此的美好,它无处不在:穿衣镜里……最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五、总结全文。1.在这篇课文里,作者用了动态的描写,也用了静态的描写,写出来月亮不一样的美,这种手法叫做“动静结合”。我们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尝试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写。六、拓展。1.这是老师找到的露珠在静态下的样子,你们可以从颜色、形状、光泽等方面发挥想象;动态的露珠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想象拟人化的动作),课后完成小练笔,同学间交流分享。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