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示儿教学设计一、导入1、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他就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2、你们了解陆游吗?我们来听听他的诗,走进他的世界,认识认识陆游。3、你知道是儿的意思吗?是的,陆游想给儿子们看些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古诗二、初读古诗,疏通诗句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通顺,指导“祭”字的书写。2、再读古诗,读出朗读节奏。3、教师范读学生读。三、初步感知古诗1、诗人此时示儿是以什么身份给儿子写诗?2、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身体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3、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所以这首诗相当于陆游写给儿子的一份遗书。四、精读诗句(过度)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诗歌前两句结合课本里的注释,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一)(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1、学生解释诗意2、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播放视频)3、再读这两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为何而悲?(二)课件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学生解释诗意。2、师: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子呢?(生答)指明有感情的诵读,反复读这两句。3、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愿望,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诗人渴望有一天往事能够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所以他对儿子再三叮嘱(读)家祭无忘告乃翁。4、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总结师:孩子们,请你像诗人一样带着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热切,渴望读一读这首诗。五、对比阅读《题临安邸》(过度)就这样一位满怀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她毕生的遗憾,永远的离开了,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1、学了题临安邸就知道了,书写课题。2、解题,谁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一)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二)理解古诗1、一西湖歌舞几时休?仅仅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2、强化背景。3、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仿佛看到了什么?(朗读)眼看这一切,诗人怒从心起,不禁高声怒斥,读。。。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当政者,卑躬屈膝休战言和诗人,愁绪万千,悲叹道读。。。(三)暖风熏得游人醉,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读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点拨:这是纸醉金迷的罪,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权贵们却纵情享乐。(四)直把杭州作汴州师:在这帮权贵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出示清明上河图)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都城,史书记载便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王朝的兴盛,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邻里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却从城门被金人攻破的那刻起,不复存在了,图片,师,不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日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难道他们葬送了一个变猪还不够?还要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师:(指导朗读)我们怎能不愤慨?读“只把杭州作汴州”又怎能不担忧?读“只把杭州作汴州”(五)面对醉生梦死的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抽身回答,评价,真是极大的讽刺。六,总结1、师:面对强敌入侵,家国沦陷,诗人一介文人,只能口诛笔伐,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用讽刺的手法,为的是给当权者头棒喝,也唤起更多民众的爱国之情2、二两首诗对比,师,对比示儿和题,临安邸,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都抒发了爱国之情。不同点,是儿直接表达,题临安邸,采用了讽刺的手法。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