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pdf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课文内容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少年中国说》,全文逻辑严密,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课文第1自然段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第2自然段运用了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第3自然段直抒胸臆,感情饱满地赞颂了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讴歌了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通过层层阐述,说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所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大致可以做到。但课文中出现的象征手法,以及少年中国于中国少年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情景,联系全文合作探究,体会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理解少年中国于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创作手抄报。四、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教学重点)2.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创作手抄报。(教学难点)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板书:13.少年中国说)谁知道题目什么意思?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设计意图:教师一上课就饱含情感地称赞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创设一种情景,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尽快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二、作者、背景简介哪位同学预习时查了资料,能介绍一下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2.《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我们今天学的是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师: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预设:气愤,愤怒,耻辱……师:是的啊,梁启超先生和你们想的一样,他不想看到自己国家的人民自暴自弃,不想让国家灭亡,他看到了少年身上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于是他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梁启超是怎么赞美少年中国,怎么描述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的。【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在资料的交流中增进对课文的了解,互相学习如何更好地搜集资料,以便今后能培养、建立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三、读文识字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预设:出示以下词串,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