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6晨读教材分析: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对儿时一段学习生活的回忆。作为读书单元的首篇文章,就是要以作者晨读的感受引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也沉浸在读书的美好境界中,对读书产生极大的兴趣。课文共分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我”天蒙蒙亮就背着书包,怀着喜悦的心情到学校去晨读。第二自然段讲课文背熟之后,老师就利用晨读时间给“我们”读课外书,这一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四自然段主要讲“我们”听老师读书时的那种美好感受。当时的故乡贫穷落后,而我们的精神却如此富有,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读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外阅读带给同学们的美好记忆,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并乐于把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或写下来。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复诵读感受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思想。2.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抓关键的语段和关键词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3.展开小组交流,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读书的无穷乐趣以及文中孩子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向往。教学重点:1.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和巩固生字。2.边读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境界,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时任务: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能正确的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早晨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你们感觉到幸福吗?你们想知道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学习的,学习的条件又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儿童文学家葛翠琳的《晨读》。【设计意图:创境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二、预习及检查。1.预习。(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在书上勾画下来。(可用同样的方法解决)(2)学生自读课文,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2.检查。(1)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对难写生字进行相机指导。在检查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和巩固汉字。利用熟字记生字:气——汽;旦——但;禾——利;浪——良。利用形近字识字:真——具;勇——勇;麦——省。在生活中识字: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巷、诵”在文中哪句话中,指名学生读原句。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扩词练习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蒙背”的读音并组词。(2)指导书写生字。“具”字注意里面有三横。“巷”字下面是“巳”,要全封口。“汽、诵、利、但”时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的比例。(3)教师再出示课件,一条龙检查学生读音。(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2(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解决生词的能力,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再次深入到朗读中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三、自读自悟。1.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天蒙蒙亮“我”做什么去了?(2)老师利用晨读时间为我们做什么?(3)书籍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不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既降低了难度,又教给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同学们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可以用生生或师生的形式共同解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第二课时课时任务: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外阅读带给同学们的美好记忆,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并乐于把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或写下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教学过程:一、深读感悟1.出示感悟题。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晨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课文内容)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中,和作者一起感受读书的乐趣。课件出示感悟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有关语句,先画出来,再读读,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