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8课时回扣基础·构建网络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判一判⑴格里菲思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⑵S型细菌和动物肝脏都能合成多糖()⑶(d)组死亡的小鼠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⑶结论:_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拓展提升如何辨析培养基中R型和S型细菌?⑴制作装片,显微观察是否有荚膜结构。⑵培养形成菌落——培养基中两种细菌不断增殖形成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可以区分——肉眼即可辨别。(1)T2噬菌体的核酸为__,存在于__,尾部及头部外侧为___。(2)T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__,宿主细胞为____,__(能/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4.过程[比一比]与艾弗里实验比较,两者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表中对结果的预测最可能发生的是()突破考点·提炼方法1.(2011·广东卷,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解析1944年艾弗里和同事的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DNA是转化因子,而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不是转化因子,但不能说明荚膜多糖有酶活性,故A、B错误。③、④可组成对照实验,由实验结果与自变量的对应关系可知: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实验①~④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错误。答案C注意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艾弗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②格里菲思实验第四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S型菌的DN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型多。③S型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只有R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氢键断裂变性失活后随温度降低又恢复活性(类似于PCR扩增)。⑤转化导致的变异方式类似于转基因工程,故应界定为基因重组。1.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细胞A.①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2.(2011·江苏卷,1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用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培养才能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A项错误;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使一些含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检测到32P,B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而存在于沉淀物中,C项正确;本实验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缺少蛋白质进入细菌细胞的对照实验,D项错误。排雷①保温的目的——保证增殖(相应酶活性)顺利进行。提醒:保温时间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②搅拌的目的——将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含子代噬菌体)分开。提醒:搅拌要充分,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③离心——利用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密度不同,将两者分离开。1.实验思路及方法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2.侵染特点及过程⑴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起作用。⑵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3.结果及分析⑵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其作用不能证明。⑶该实验可同时证明:①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③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