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必修3.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必修3.ppt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必修3.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案3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概念阐释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2.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深度点拨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2.王守仁心学(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就是天理、本心、良知;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3.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教材互补反馈·训练区教材问题解答3.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解答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提出要“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所以被斥为“伪学”。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从根本上说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4.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王守仁)的这种观点?解答王守仁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是他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