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3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开始形成)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三教合流的结果)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批判和继承)汉代儒学成为正统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思考: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结果如何?大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客观: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主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1、含义:2、内容及作用:(1)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2)主张施行仁政,德主刑辅,提出三纲五常(3)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主张限田、薄敛、省役概念解析·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君臣义父为子纲──父子亲夫为妻纲──夫妻顺【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1)积极: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②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推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消极: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补充·罢黜百家之后问题:太学的设立是如何提高儒学地位的?以儒学垄断教育,并进而影响仕途1、太学是最高学府,以养士、兴教化、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2、太学以《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原来所设置的诸子传记博士皆被罢黜,意味着其它学派失去了在太学中授课讲学的权利。3、把读书与做官连为一体,入太学成为做官的捷径。太学设立之初,在一年一度的考试中,只要通过一经的考试,就可以获得仕进的机会,成绩优秀者可以身据清要之职。4、不仅太学中成绩优异的儒生不断被选拔为官员,社会上有影响的儒师也可以被聘任为高级官员。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什么?汉代儒学成为正统高考真题1.(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2.(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3.(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4.(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5.(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6.(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7.(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