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2.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2013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应运而生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图一:战国时期铁器出土分布图4、特点:5、意义: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先秦诸子就是出来救世的。这种“救世”出现的共同背景是A.奴隶制瓦解B.各家思想趋向合流C.社会矛盾尖锐D.争霸称雄局面结束3.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4.《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峰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共同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5.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①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②所谓“争鸣是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③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④指战国是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周天子二、孔子和早期儒学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6.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其中孔子开出“救世药方”是A.用“仁”“礼”规范社会秩序B.倡导“仁政”回复和扩充人性C.“君舟民水”的统治理念D.施政者讲求“王道”“仁义”6.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7.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主张: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省刑罚,薄税敛。(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④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8.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0.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1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12.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④“民贵君轻”“君舟民水”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在2008年首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纵论儒学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于中国,儒学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