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pdf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1.读片段,再结合全文做练习。“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2)老屋毫不犹豫地帮助了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体现了老屋________的精神。(3)老屋会倒吗?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2)乐于助人(3)示例:老屋不会倒,因为老屋愿意继续帮助别人。【解析】【分析】(1)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2)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故答案为:(1)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2)乐于助人(3)老屋不会倒,因为老屋愿意继续帮助别人。【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2.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照例:________(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__品质。(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写出来。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________(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A.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这样糊里糊涂B.地背,没有用!【答案】(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解析】【分析】(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2)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3)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故答案为:(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3)此题主要考查对朗读时重音的掌握及运用能力。(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1)从文段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填在括号里。________孔雀舞________跤________游戏(2)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把需要重读的词语找出来,并写在横线上。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①强调民族多:________②强调一起学习:________(3)文段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________的情景。(4)用横线画出文段中描写窗外很安静的句子。(5)读了文段,我仿佛看到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__仿佛听到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__。【答案】(1)跳;摔;做(2)不同民族;同一间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