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pdf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8章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8.1复习笔记一、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1.名词解释——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1)转动刚度转动刚度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杆端的转动刚度以S表示,它在数值上等于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常用转动刚度汇总如下:①远端固定②远端简支③远端滑动④远端自由(2)分配系数其中,μ称为分配系数。Aj(3)传递系数1/93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这个比值称为传递系数。传递系数表示当近端有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对等截面杆件来说,传递系数C随远端的支承情况而异,数值如下:①远端固定②远端滑动③远端铰支2.基本运算环节(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1)力矩分配法的物理概念可用实物模型来说明。如图8-1-1所示为一连续梁的模型。图8-1-1(2)计算步骤如下:①设想先在结点B加一个阻止转动的附加约束阻止结点B转动,然后再加载荷。载荷在附加约束处产生约束力矩,且结构发生如图8-1-1(b)所示变形。②解除附加约束,使结构恢复到原来状态,相当于在原有附加约束力矩处施加力偶2/93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力偶使结构产生变形,如图8-1-1(c)。③把图8-1-1(b)、(c)所示两种情况叠加,就得到结构实际的变形,如图8-1-1(a)所示。此时将图8-1-1(b)、(c)两种情况下的杆端弯矩叠加,可得图8-1-1(a)实际情况下的杆端弯矩。二、多结点的力矩分配1.多结点转动的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计算对于具有多个结点转动的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只要逐次对每一个结点应用单结点的基本运算,就可以渐近方式求出解答,求出杆端弯矩。2.三跨连续梁的模型(1)连续梁ABCD在中间跨加砝码后的变形曲线如图8-1-2(a)所示,相应于此变形的弯矩是要计算的目标。(2)先在结点B和C加约束,阻止结点转动,然后再加砝码。这时,约束把连续梁分成了三根单跨梁,仅BC一跨有变形,如图8-1-2(b)中虚线所示。(3)去掉结点B的约束(图8-1-2(c),注意此时结点C仍夹紧),这时结点B将有转角,累加的总变形如图8-1-2(c)中虚线所示。(4)重新将结点B夹紧,然后去掉结点C的约束。累加的总变形将如图8-1-2(d)中虚线所示。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此时变形已比较接近实际变形。3/93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图8-1-2三、力矩分配法解对称结构1.对称结构上任意荷载的计算作用在对称结构上的任意荷载,可以分解为对称荷载和反对称荷载两部分分别计算。4/93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弯矩图和轴力图(1)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弯矩图和轴力图是对称的,而剪力图是反对称的;(2)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弯矩图和轴力图是反对称的,而剪力图是对称的。四、无剪力分配法1.无剪力分配法的应用条件刚架中除杆端无相对线位移的杆件外,其余杆件都是剪力静定杆件。2.剪力静定杆件的固端弯矩(1)根据静力条件求出杆端剪力;(2)将杆端剪力看作杆端荷载;(3)按该端滑动、另端固定的杆件进行计算。3.零剪力杆件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1)在图8-1-3中,杆AB称为零剪力杆件。①变形特点是结点A既有转角,同时也有侧移;②受力特点是各截面剪力都为零,因而各截面的弯矩为一常数。5/93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图8-1-3(2)当A端转动θ时,杆端力偶为A由此可知,零剪力杆件的转动刚度为传递系数为五、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联合应用1.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联合应用的条件对于一般有结点线位移的刚架,力矩分配法和无剪力分配法均不适用。为此,可联合应用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求解,用力矩分配法考虑角位移的影响,用位移法考虑线位移的影响。2.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联合应用的计算原理6/93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