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概论1.地下水特点2.地下水资源特点3.地下水资源分类3.地下水资源分类第二节地下水赋存的地质环境1.孔隙2.裂隙3.溶穴4.水的赋存形式5.含水层和隔水层二、地下水类型三、地下水水质及环境地质作用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气候、水文及人为因素影响;其形成作用主要有溶滤溶解作用、混合作用、浓缩作用等。分类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地质问题代号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地下水。某些地区地下水的使用量已超过地表水的使用量二、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第四节地下水污染我国的水污染(地表水、地下水)较严重。据1989年资料,全国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883亿元,其中水污染经济损失为377亿元,占污染总经济损失的45%。44个重要城市中,已有34个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较重的城市有10个,其中7个是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在许多发达国家,地下水和地表水均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结果是使水资源部分或全部不能使用。地下水污染的特点:⑴地下水一般不受“三废”的直接污染;⑵地下水比其它天然水难以污染,其污染过程及其缓慢,受污染的地下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污染仅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⑶地下水污染范围受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分布条件限制,一般呈平行于流向的带状分布,由于污染范围扩展缓慢,地下水污染状况在短时间内不易被发现,也难以监测;⑷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则难以再恢复到原来状态;⑸注水和疏干等人为活动可加速地下水污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特点⑴集中在人口和工业较密集的城市地区;⑵地下水中常规组分增加,水硬度增高是城市地下水污染的明显标志;⑶地下水中出现酚、氰化合物以及重金属有毒物质(汞、铅、镉、砷等),表现出工业污染特征。地下水污染方式和污染原因⑴污染方式: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直接污染:污染源中的组分直接进入地下水中,污染物在污染地下水后的性质没有改变;直接污染是地下水遭受污染的主要方式,其污染源较易被追踪和发现。间接污染: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是污染过程的的产物。间接污染较难被发现。⑵污染源点型污染源:污染扩散体积小,但污染强度大,源中的污染物浓度高,如城市废物场、污水处理池等。面型污染源:污染扩散体积大。污染物浓度较小;如使用肥料、化肥、农药的农田等。⑶地下水污染原因:①污染物直接入渗:污染源中的组分直接入渗地下后污染地下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环境污染源。②人工开采地下水不当导致污染在开采地下水过程中使地下不同含水层串层污染;过量开采地下水后使水位下降,外围咸水体或海水入侵;人工回灌不洁净水而污染地下水。③地下水天然不洁净地下水污染物质种类⑴细菌微生物。如肝炎、脑炎病菌等。⑵无机化合物。如Cl-等。⑶有机化合物。人工有机化合物共有约200万种,在饮用水中曾检测出1200种,其中致癌物质10多种。⑷放射性物质核素。⑸其它物质。如粘土矿物类、石棉纤维、蛇纹石纤维等。污染物质的环境效应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的迁移过程中,将与周围介质发生复杂的的作用,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地表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大部分必须经过包气带,污染物在迁移时,一部分降解为无毒的组分,一部分由于过滤、吸附和沉淀而残留在土壤中,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自净作用。与此相反,某些作用可增强污染物的迁移性能,使其浓度增加,或以一种污染物转化成为另一种污染物,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经过与周围介质的作用,能产生两种环境效应:阻止迁移效应(净化效应)和增强迁移效应。产生这些效应的作用主要有:①机械过滤作用②化学作用:主要指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化学降解等作用。③生物作用: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和植物摄取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地下水的赋存环境决定了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就难以治理,所以对地下水污染治理,原则上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综合防治。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有很多,综合如下:①加强废物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②合理进行工业布局,确保地下水水质局部保护;③加强地下水管理,进行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