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从认知角度看汉语个体量词口的产生与发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精品文档)从认知角度看汉语个体量词口的产生与发展.doc

(精品文档)从认知角度看汉语个体量词口的产生与发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个体量词“口”的产生与发展麻爱民嘉应学院师能部广东梅州514015摘要从历史角度描写了个体量词“口”的产生与发展。考定了个体量词“口”最早产生于汉代后代主要沿着“替代型”和“形状型”两条途径发展中古时期较为活跃到了近代汉语则有所萎缩只有部分用法沿用至现代汉语。在描写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其产生、发展的原因作了解释。关键词个体量词“口”产生发展解释中图分类号H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8772115-156-汉语个体量词是量词次类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特点的小类是汉藏语系所独有的语言现象。黎锦熙明确指出“量词的种类国语的特点”这里的“量词”实际指“个体量词”。1p8刘世儒在讨论“陪伴词”“陪伴词”相当于“个体量词”时说“这是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而在印欧语系作为一种范畴来说则是没有的。”2p5近来石毓智将个体量词的有无上升到语言类型学高度认为“根据数量表达的方式可以把人类语言分成两大类一是属于单复数的一是属于量词的。汉语是后一种语言。”这里的“量词”也是指“个体量词”3p32因为汉语个体量词独特而重要所以以往的学者比较重视个体量词的研究但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什么名词用什么量词是约定俗成的”p9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往往阻碍了学者的进一步思考和追问。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个体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认知理据揭示这种历史根源和认知理据对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无疑是有裨益的。鉴于此本文拟采用个案考察的方式展开研究以“口”为例先描写个体量词“口”的产生与发展然后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其产生、发展的原因希望能从个案研究中理出个体量词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量词“口”的产生先秦时期是否存在个体量词“口”的用法学者意见不一诸家常举的是《孟子》中的例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杨晓敏5p90、魏德胜认为以上用法就已经是个体量词用法了。魏德胜说“以‘口’为家族成员的量词起源较早《孟子梁惠王上》中即有‘数口之家’的说法。”6p25刘世儒认为这类用法还不是量词2p88但他并未做详细论证笔者支持刘先生的意见论证如下首先个体量词同名词的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着严格的搭配限制。“口”可以称量“人”主要称量“家庭成员”但不能称量“家庭”本身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可以论“口”而“家庭”本身是不能论“口”的。反观“八口之家”、“数口之家”的“家”明显是指“家庭”而非上文魏德胜所说的“家庭成员”如果将“口”看作个体量词岂不是用个体量词“口”来称量“家庭”本身了吗这显然不符合个体量词“口”的搭配规律。其实从语义上看“八口之家”不是指“八个的家庭成员”而是指由“八个人构成的一个家庭”。第二在“数词个体量词名词”结构中“个体量词”与“名词”之间现代汉语不能插入“的”不能说“一匹的马”“一口的人”古代汉语不能插入“之”不能说“一匹之马”“一口之人”反过来说如果可以插入“的”或“之”则说明“的”、“之”前面的成分不是个体量词。在“八口之家”和“数口之家”中“口”与“家”之间出现了“之”可以反证“口”不是个作者简介麻爱民967—男广东嘉应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8GJ-05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156··体量词。第三检验是否是个体量词还可以使用替换法看是否能被通用型个体量词“个”替换能被替换的可以看作个体量词7p165如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口人”中的张”、把”、口”都可以用个”替换说成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个人”这说明张”、把”、口”都是个体量词反之不能被个”替换也即替换后意义改变的则不能看作个体量词八口之家”显然不能说成八个之家”也不能说成八个家”八口之家”是指由八个家庭成员组成的一个家庭而非指八个家庭。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进行替换将八口之家”的口”替换为实体名词人”说成八人之家”这恰好符合八口之家”的原意。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八口之家”和数口之家”的口”还是名词用法应当是从食口”义引申而来特指吃饭的人”此处尚不能看作个体量词。稍晚在出土的战国晚期秦简中有了以下用法3丁亡盗女子也室在东方疵在尾□□□其食者五口□《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乙种》2564甲亡盗在西方一于中食者五口疵在上得男子矣《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22上面两个例子用法全同吉仕梅举例3为证8p54龙仕平、李建平举例4为证9p3认为是个体量词用法笔者认为此类结构中的口”看似具备了个体量词的特点但能否作为确证使用仍是个问题首先从系统发展的角度看战国时期此类用法极为少见而且只有食者五口”一种表达形式没有可资比较的例证其次食者五口”看上去很像名数量”结构但名词”部分不是简单名词而是个者”字结构如果将食者五口”看作名数量”结构的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