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品精品.精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选修2-32.4正态分布设计教师:高二数学组一、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正态曲线的图象认识正态曲线,通过正态曲线了解正态分布.2.了解正态曲线的基本特点.3.了解正态曲线随着参数μ和σ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了解正态分布的3σ原则.(二)解析:正态分布在统计中是很常见的分布,它能刻画很多随机现象。从生活实践入手,描绘频率直方图,进而理解正态曲线,结合定积分的有关知识理解其概率分布列,结合图象认识参数μ,σ的几何意义.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提高识别能力.二、教学重难点解析(一)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正态曲线随着参数μ和σ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了解正态分布的3σ原则.难点:通过正态曲线的图象认识正态曲线,通过正态曲线了解正态分布.(二)解析: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推导是十分困难的,一般教科书采用直接给出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表达式的方法,这使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理解正态分布的实际含义。可以通过直观方法引入正态分布密度曲线,也可以用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来估计,正态曲线的特点包括图像与坐标轴之间的关系,单峰性,对称性,峰值的位置环境等。三、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什么是正态曲线?问题2.什么是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又有哪些特点?例1.如图是一个正态曲线,试根据该图象写出其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求出总体随机总量的均值和方差.[解]从正态曲线可知,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20对称,最大值为eq\f(1,2\r(π)),所以μ=20,eq\f(1,\r(2π)σ)=eq\f(1,2\r(π)),∴σ=eq\r(2).于是φμ,σ(x)=eq\f(1,2\r(π))·eeq\s\up5(-eq\f(x-20eq\s\up3(2),4)),x∈(-∞,+∞),总体随机变量的期望是μ=20,方差是σ2=(eq\r(2))2=2.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正态曲线的图象及性质特点,其具有两大明显特征:1.对称轴方程x=μ;2.最值eq\f(1,σ\r(2π)).这两点把握好了,参数μ,σ便确定了,代入φμ,σ(x)中便可求出相应的解析式.变式训练1.如图,曲线C1:f(x)=eq\f(1,\r(2π)σ\o\al(2,1))eeq\s\up5(eq\s\up5(eq\f(-x-μeq\s\up3(2),2σeq\s\up5(2))))(x∈R),曲线C2:φ(x)=eq\f(1,\r(2π)σ2)e-eq\s\up5(eq\s\up5(eq\f(x-μeq\s\up3(2),2σeq\s\up5(2))))(x∈R),则()A.μ1<μ2B.曲线C1与x轴相交C.σ1>σ2D.曲线C1,C2分别与x轴所夹的面积相等解析:选D.由正态曲线的特点易知μ1>μ2,σ1<σ2,曲线C1,C2分别与x轴所夹面积相等,故选D.例2.设X~N(1,22),试求:(1)P(-1<X≤3);(2)P(3<X≤5).[解]因为X~N(1,22),所以μ=1,σ=2.(1)P(-1<X≤3)=P(1-2<X≤1+2)=P(μ-σ<X≤μ+σ)=0.6826.(2)因为P(3<X≤5)=P(-3≤X<-1),所以P(3<X≤5)=eq\f(1,2)[P(-3<X≤5)-P(-1<X≤3)]=eq\f(1,2)[P(1-4<X≤1+4)-P(1-2<X≤1+2)]=eq\f(1,2)[P(μ-2σ<X≤μ+2σ)-P(μ-σ<X≤μ+σ)]=eq\f(1,2)(0.9544-0.6826)=0.1359.方法归纳对于正态分布N(μ,σ2),由x=μ是正态曲线的对称轴知:(1)对任意的a,有P(X<μ-a)=P(X>μ+a);(2)P(X<x0)=1-P(X≥x0);(3)P(a<X<b)=P(X<b)-P(X≤a).变式训练2.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N(1,4),求正态总体X在区间(-1,1)内取值的概率.解:∵由题意知μ=1,σ=2,∴P(-1<X≤3)=P(1-2<X≤1+2)=0.6826.又∵密度函数关于直线x=1对称,∴P(-1<X<1)=P(1<X<3)=eq\f(1,2)P(-1<X<3)=0.3413.例3.某年级的一次信息技术测验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70,102),如果规定低于60分的学生为不及格学生.(1)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