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姜乾金教授、主任医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教育分会顾问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院校8、7、5年制医学心理学规划教材主编主持国家级医学心理学精品课程(2006-2010)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教学名师奖(2003)研究方向:心理压力理论与应用电子邮箱:jqj@zj.com个人网站:www.medline.com.cn讲者近期著作0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1.姜乾金、张宁主编:临床心理问题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2.姜乾金: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3.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全国8年制规划教材)。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5.姜乾金主编:心身医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较之7、10、14天能使孩子爱上学习的网络信息,本人属于“敲边鼓”)教育失败实例,原因是多方面的:*反社会人格(“杀人与杀鸡有什么区别”)*偏执型人格(“绝对化道理”)*神童问题(“只要求用现金在北京购房子”)*自我中心(“妈妈不理我,我就哭了,喉咙哑了”)*观念偏差(“人怎么能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本讲座只围绕“爱学习”命题,且只论及行为理论内容一、理论要点与应用二、复杂的实例三、现场讨论(一)经典条件反应(反射)实验依据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铃声(中性刺激)通过反复与食物(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铃声成为条件刺激,而引起了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食物)才能引起的条件反应(流口水)。2.经典条件反应的几个重要现象*强化: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泛化:由于反复强化,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引起条件反射。(泛化实例:直接青霉素反应—怕青霉素瓶子—怕青霉素纸箱文字—怕青霉素声音—怕医药公司)*消退: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3.理论意义经典条件反应重视环境刺激对行为形成的影响,重视强化和泛化作用。可以解释多种行为习惯或症状的形成。也可以用于帮助培养良好行为反应,矫正不良行为问题。通过强化和泛化,训练孩子“爱上学习”4、举例实例1.“爱学习”行为的强化(形成)和泛化(发展):创造某种愉快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做作业,使做作业与这个愉快环境反复结合(强化和泛化),最终做作业可以产生愉快感(条件反应即“爱学习”)实例2.“厌学”的强化(形成)和泛化(发展):——出现做作业有害怕感觉————厌恶作业本、书本————厌恶书桌————厌恶课堂————厌恶开口闭口说“作业”的老师、家长————厌恶校园(厌学)(二)操作条件反应(反射)1.实验依据*斯金纳(SkinnerBF)1953年操作条件作用实验:2.操作条件反应的类型*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行为活动导致积极刺激增加,该行为逐渐增强。*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行为活动导致消极刺激减少,该行为逐渐加强。*消退(extinction)行为活动导致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该行为反应逐渐减弱。*惩罚(punishment)行为活动导致消极刺激增加,该行为反应减弱。3.理论意义操作条件反应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影响。可以解释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或改变,如吸烟、依赖等;用正强化和惩罚等,训练孩子“爱上学习”。4、举例实例3.“爱学习”行为的正强化:做作业行为带来奖励(他奖励和自我奖励),对做作业行为产生正强化作用,使做作业行为固定下来(“爱”学习)。最简单的他奖励是给予温暖的关注(也可由物质奖励开始)。自我奖励可间接获得,做作业的结果可获得成就感。实例4.“不爱学习”行为的“惩罚”:使用暴力等手段对付不爱学习的孩子,会使其对学习产生厌恶感,更加回避学习(除非是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间接获得正强化)。故对于孩子的“不爱学习”或“调皮捣蛋”,通常使用“撤销关注”作为惩罚。(三)示范作用1、实验依据班都拉(BanduraA)的社会示范作用(modelling)实验证明,孩子通过对攻击行为(mode1)的观察和模仿,可以很快学会并且发挥这种攻击行为。2、理论意义周围人(父母、同伴)的行为习惯,通过示范作用(观察和模仿),可以影响孩子的行为。具体过程:①注意:引导孩子观看某一模型,注意辨认其中的特征;②记忆:引导孩子记住这些特征行为;③行动:引导孩子透过记忆,表现出这种行为;④依据强化原则,促使孩子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再发生次数。3.举例实例5.父母(模型)的不良示范作用例子:*父母惯于振振有词(孩子易强词夺理——达不到目的就“声音哑”)*父母对于孩子的偶然“吃亏”,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