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方案.doc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5页选修课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方案课程类别:知识拓展类教研组:地理组开发人员:柴佳男虞兰琴一、课程背景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且强度大。作为全球第三大土地国、第一大人口国以及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每年都要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减灾要从每一个人做起,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灾害与防治的基本知识,建立防灾减灾意识,还要了解中国国情,肩负起未来国家灾害研究和救助的重任。二、课程目的(1)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力求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质教育学生逐步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然灾害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健康情感、积极态度正确行为方式和地理价值观念。三、课程形式课堂理论学习为主,结合防灾减灾演练。四、课程内容“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依据《课程标准》分为四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里了解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每章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其中“自然灾害概述”是学习一些有关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列举了众多对人类影响较大的灾害实例;“自然灾害与环境”侧重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进行理性分析;“防灾与减灾”是学习本模块的最终目的。。五、教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2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4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5中国的干旱6中国的洪涝7中国的寒潮8中国的台风9中国的地震10中国的泥石流和滑坡11我国的虫灾与鼠灾12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1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14我国的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15高新科技与防灾减灾16自然灾害和我们17防灾减灾演练18期末评价六、评价方式:书面测试和防灾减灾知识简报评比附: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自然灾害是伴随着地球演化过程的一种自然变异过程和现象,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防灾减灾是人类持之以恒的重要任务。要担此重任,就必须首先了解自然灾害的一些基础知识,既然地理《课程标准》将“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模块出现,那么,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材把“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作为第一章,最先学习,就是想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成因、世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后面三章内容的必要的知识基础。2、本章内容的体系和结构本章主要由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首先在第一节着重介绍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正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当它给人类活动带来损失和危害后,才成为灾害,可见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因此,教材的第二节内容着重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人类若想处理好其地理环境的关系、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除了要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之外,还要了解其分布规律,因此,教材的第三节设计的是“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选取了学生较熟悉的地震、台风、干旱灾害的分布地区作为讲述的重点。3、本章重点和难点(1)本章的重点:①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②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③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④了解世界地震带、干旱地区、热带气旋灾害区的主要分布地区;⑤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本章的难点:对自然灾害连锁发生性的理解,如灾害链的形成。第二章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1、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应该说是全书的重点,在第一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灾害的类型、特点、发生和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中国幅员辽阔,环境条件复杂,因此,致灾因素和灾害种类就比较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口和经济密度区在地理分布上又很不平衡,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对灾害的防御能力和承受能力均较低,灾后重建恢复速度也较慢。为了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改变我国防灾减灾的落后局面,我们首先就要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情况,这样不仅承上启下为学习后续章节做好知识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到联系实际的、有用的地理。2、本章内容的体系和结构本章教材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由于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多,而教材篇幅有限,因此,教材在前三节,依据《课程标准》选取了对人类影响较大的几种灾害类型加以介绍,如地质地貌灾害中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气象灾害中的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生物灾害中的虫灾、鼠灾等。此外,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对每一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也有不同侧重: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主要简述其产生机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