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第一节海洋环境溶解性:溶解大量营养物质透光性:光合作用流动性:扩大分布范围浮力:个体小、结构简单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缓冲性能:维持环境稳定性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一)大陆边缘沉积(陆源沉积)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邻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二)远洋沉积(深海沉积)⑴红黏土软泥⑵钙质软泥⑶硅质软泥第二节海洋浮游生物2、对浮游生活的适应⑴微微型(picoplankton):<2µm⑵微型(nanoplankton):2~20µm⑶小型(microplankton):20~200µm⑷中型(mesoplankton):200~2,000µm⑸大型(macroplankton):2,000µm~20mm⑹巨型(megaplankton):>20mm生态学意义⑴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⑵不同粒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⑴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⑵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⑶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1、硅藻类(diatom)细胞具有硅质外壳(上、下壳),单个细胞或组成链状,分布广泛。多数甲藻细胞壁有原生质分泌的相当坚厚的表质膜,壳板以横沟分成上、下壳,在细胞腹面有一条纵沟,2条鞭毛分别环绕横沟和从纵沟伸向后端,有的种类细胞裸露,分布广泛,很多种类(如裸甲藻、亚历山大藻)会分泌甲藻毒素。多数能昼夜垂直移动。3、绿藻类、金藻类、裸藻类、隐藻类、原核自养生物等1、原生动物(protists)2、浮游甲壳动物(crustaceanplankton)桡足类、磷虾类、端足类、樱虾类、枝角类、介形类、糠虾类、涟虫类、等足类等。3、水母类和栉水母类4、毛颚类:又称箭虫5、被囊动物有尾类也称幼形类四、漂浮生物一、概述包括海洋鱼类、哺乳类(鲸、海豚、海豹、海牛)、爬行类(海蛇、海龟)、海鸟以及某些软体动物(乌贼)和一些虾类等。适应机制:流线形体型、气鳔、增加脂类物质。洄游(migration):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二、主要类别2、其他游泳动物甲壳类、头足类、海洋爬行类、海洋哺乳类、海鸟一、主要类别1、底栖植物单细胞底栖藻类、海藻和维管植物2、底栖动物1、底表生活型固着生物:海绵动物、苔藓动物附着生物:贻贝、扇贝、珠母贝匍匐动物:大部分腹足类软体动物、海星类、海胆类污损生物(foulingorganisms)过去也称周丛生物、固着生物或附着生物。藤壶、牡蛎、贻贝等。2、底内生活型管栖动物:沙蚕生活在“U”形革质管内埋栖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钻蚀生物:a.凿石类钻蚀生物:海笋b.钻木类钻蚀生物:船蛆3、底游生活型甲壳动物(蟹类、虾类和口足目等)和某些鱼类微型底栖生物(microbenthos):可通过0.1mm的种类,包括细菌、微型藻类(滨海带)、原生动物。小型底栖生物(meiobenthos):可被0.1~1.0mm筛网截留的种类,通常由少数较大的原生动物(特别是有孔虫)以及线虫、介形类、涡虫类、腹毛类和猛水蚤类组成,也包含有大型底栖动物(如多毛类、双壳类)的幼体。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不能通过1.0mm筛网的类别。除在滨海带之外,大型底栖生物都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