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这是最后一次心理课心理老师给我们做的题目的还原版一.选择题1.考试中的名词解释,主要与学生记忆活动中的那种现象有关()A.识记B.保持C.再任D.再现2.一般来说,文艺工作者擅长于()A.动作记忆B.逻辑记忆C.操作记忆D.形象记忆3.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4.教室上课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种现象符合注意的()A.范围B.稳定性C.分配D.转移5.巴金先生在《家》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是作者的()A.无意识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科学幻想6.“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A.概括性B.间接性C.直接性D.敏捷性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8.一名8岁的儿童,其智力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应是()A.115B.120C.125D.1309.提出智力主要由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因素组成的学者是()A.斯皮尔曼B.塞斯顿C.吉尔福特D.卡特尔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1.在教学中,教师用提高声音,减慢速度等手段以突出重点,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2.过度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保持,通常提倡下列哪种程度的过度学习?()A.100%B.120%C.150%D.200%13.文章的形状部分容易记牢,这是由于()A.正迁移的作用B.摄抑制的影响C.没有前摄抑制D.没有负迁移14.万籁俱静时,即使小声讲话也会引起别人注意。这是由于()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新异性C.刺激物的对比D.刺激物的变化15.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声音,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由于()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新异性C.刺激物的对比D.刺激物的变化二.判断题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例关系。()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4.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单位。()5.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6.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认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推知过去,预测未来。()7.“早慧”的儿童自幼表现出智力超常,长大后一定会有突出的成就。()8.人们从亮外到暗处,开始时看不见,停一会,才看清楚物体这一过程是明适应。()9.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10.学生上课时,时而看教材,时而看教师,时而看黑板,这是注意稳定性的表现。()11.一心不能二用是由于注意的转移而导致的。()12.幻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竭力避免学生产生幻想。()13.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阻碍作用。()14.尘埃落在皮肤上感觉不到,是因为刺激物的刺激量没有达到绝对感觉阈限。()15.前摄抑制是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识记和保持的干扰。()16.动机越强,完成任务的效果越好。()17.心理定势有利于常规问题的解决。()三、材料分析题1.一次小学考试中,要求考生为一幅画命名。画面上一个小男孩正在给一颗小树浇水。有的小学生命名为“哥哥在种树”,有的命名为“弟弟在浇水”或“我和小树一起长大”等等。而标准答案是“哥哥在浇水”。结果是,凡事预标准答案不一致的命名全部为错。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2.有个老师上认识青蛙的自然课,他选了这样的一幅挂图:蓝色的池塘里布满了绿色的荷叶,荷花盛开,青蛙就趴在荷叶上。这幅挂图的教学效果会好吗?试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之。3.在《伤仲永》中,王安石一方面描述方仲永5岁时的“指物作诗立就”,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仲永十二三岁时还能作诗,但已不如传闻中那样好;到了20岁就变成平庸无奇的人了。另一方面指出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是他父亲每天带他去拜访县里的人,而不让他好好学习。请对王安石的观点进行分析。4.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根据实战中高手下的棋摆几十个棋子。如果只看几秒钟,国际象棋大师可以一子不差的重复复原。普通国际象棋爱好者只能复原一小部分,完全不懂国际象棋的则基本上不能复原棋子。但是,如果是由完全不懂国际象棋的人摆几十个棋子。只看几秒钟,上面三类人之间在复原时就没有多少差别?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对教学有什么启发?填空:20分选择:15分判断:10*1=10分名词解释:3*5=15分材料分析:2*10=20分论述题:2*10=20分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意识、无意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动力: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