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表的正确使用优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秒表的正确使用优质资料.doc

秒表的正确使用优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秒表的正确使用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秒表的正确使用一、如图二、秒表计时:按A键直到秒表显示,若秒表不为零,按B键停止计时,按C键复位到零;按B键开始计时,再按B键、停止计时。(重复按B键、重复开始/停止)按C键复位到零。三、时间、日历、星期、闹钟显示:按A键直至显示正常走时,按B键显示月,日和星期;按C键显示闹钟时间,同时按住B键和C键闹钟响、取消/保持。四、设置时间、日历:在正常走时状态,按A键三次。正常走时的秒及星期闪烁,这样进入了时间设置状态,按B键置数。(按住不放,出快速置数)按C键,选择秒、分、时、日、月,星期(A/P为12小时制,“A”代表上午,“P”代表下午,“H”为24小时制)作为调校对象,调节完毕,按A键回到时间显示状态。五、设置闹钟时间:在正常走时,按A键两次,时间和星期同时闪烁,这样进入了闹钟响闹设置方式。再按C键选择时和分,按B键改变时分数字,按A键回到时间显示。六、设置每小时闹钟响闹:在正常走时,县按住C键不放,再按A键,星期显示为有每小时报时,如无星期显示为无报时。七、注意事项:1.避免受潮。2.避免与腐蚀性物体接触。3.避免在温度过高和过低的环境中使用。4.不宜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和置于强光下照晒。5.使用1.5V钮型碱性长效电池,可使用3年以上。南昌航空大学14数字秒表的设计与制作南昌航空大学测光学院110812班魏铄岩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数字秒表的设计与制作学院: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生姓名:魏铄岩班级学号:11081211指导教师:金信鸿二〇一四年六月数字秒表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姓名:魏铄岩班级:110812—11指导老师:金信鸿摘要:通过本电路掌握rs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时针发生器及计时器,译码显示单元电路的应用,u1a,u1b构成基本rs触发器,其作用是启动和停止秒表工作,按动k2,u1a-3为高电平,u1b-6为低电平,计数停止。按动k1,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计数。U2a,u2b构成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其输入触发负脉冲加到计时器的清除端mr。其职能是为计数器提供清零信号。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调节rl可以使得555输出100hz的矩形波,u6,u7,u8构成计数器及分屏器。74ls160为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u8作为十分频器,对100hz信号进行十分频,得10hz矩形波,即在其进位输出端tc取得0.1秒矩形脉冲信号,计数器u6,u7接成8421码十进制形式。同时计数器u7又经十分频得到1秒的矩形脉冲信号作为u6的时针信号.计数器u6,u7分别作为秒表和0.1秒位数器他们的输出端与译码单元的对应输入端连接,可现实0.1-9.9秒数字。U4,u5和数码管形成显示单元,74ls247为bcd码输入的四线-七段译码器,数码管采用共阳数码管.关键词:rs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时针发生器及计时器,译码显示单元电路指导老师签名:课程设计任务书数字式秒表的设计(一)、任务和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数字式秒表,要求如下:1、用三位数码管及一个LED发光二极管显示秒表计时,格式如下:秒十位秒个位秒十分位○↑分开机时数码管显示000,LED灯灭;当计时超过59秒时,LED灯亮;计到1分59秒时,过一秒LED灯灭,同时数码管重新计时显示。计时最小单位为0.1秒。2、具有如下功能键:开始/清零键:按第一下时计时开始,同时显示;按第二下,停止计时恢复到初始状态;固定显示键:按第一下时,显示固定,但计时仍继续;再按下时,显示从新时间开始。3、要求自制0.1秒信号源。4、设计并制作本电路所用直流电源。(二)、提示和参考文献直流稳压电源见参考资料P23《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任务书》实验六前言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理论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时间紧密结合,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课程设计的数字式秒表的电路是利用不同功能的芯片和逻辑电路构成的数字电路,其中所需的芯片如计数器、译码器、锁存器等,它与我们所学的数电、模电密切相关。数字、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通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因此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也是其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1、基础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2、逻辑思维的培养和锻炼;3、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4、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学习作风;5、培养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比如数、模电)去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