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9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doc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硕士)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2011年03月目录TOC\o"1-1"\h\z\uHYPERLINK\l"_Toc287001341"一、指导思想PAGEREF_Toc287001341\h3HYPERLINK\l"_Toc287001342"二、培养目标PAGEREF_Toc287001342\h3HYPERLINK\l"_Toc287001343"三、培养模式PAGEREF_Toc287001343\h4HYPERLINK\l"_Toc287001344"四、政策措施PAGEREF_Toc287001344\h6HYPERLINK\l"_Toc287001345"五、培养标准PAGEREF_Toc287001345\h12HYPERLINK\l"_Toc287001346"六、知识能力大纲与实现PAGEREF_Toc287001346\h12HYPERLINK\l"_Toc287001347"七、企业培养方案PAGEREF_Toc287001347\h20HYPERLINK\l"_Toc287001348"八、工程经历师资落实计划PAGEREF_Toc287001348\h24指导思想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实际工程需求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驱动,以培养面向领域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型高层次软件人才为主线,校企紧密合作、采用具有特色的“1+0.5+1”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立足国家IT和软件产业、航空航天军工领域,面向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优秀软件工程师,促进软件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培养目标本学科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软件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重要项目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硕士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以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软件工程人才: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甘愿为国家软件产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坚实的从事软件工程领域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软件项目管理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备较强的软件工程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能进行软件产品设计、开发和综合应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完成的硕士论文有自己的新见解。4、具有从事软件工程学科的研究、系统开发和综合应用工作,独立担负大型项目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组织管理能力。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听说及写作能力。培养模式3.1总体原则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精神,凝练教学特色、发挥本学科优势,根据“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本学科的硕士工程型研究生主要以“1+0.5+1”为主要的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在校课程培养阶段,周期为1年;第二阶段为在企业中的工程项目实习,根据实习情况进行论文题目选择论证,周期为0.5年;第二阶段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培养阶段,周期为1年;完成培养方案的研究生授予工程硕士学位。3.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模式1、采用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兴趣讨论相结合,工程需求和技术研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资源,鼓励和发挥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合力。2、结合专业需要和技术发展情况,采取以下培养措施:(1)有计划地邀请校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了解相关学科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2)以工程硕士专业技术为背景,形成技术交流规范,要求工程硕士必须开展2次以上的技术交流与研讨,面向的对象为学院各类硕士研究生,加大此环节的考核力度;(3)以企业大型项目研制的技术需求和校内外导师承担的科研任务为依托,要求学生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了解和总结软件技术发展和需求情况。3.3校企联合培养方式1、依据企业实际工程需求设定和调整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