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赤壁》教学设计《赤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2.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熟读并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的内容。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以成败论英雄,是人们历来的传统观念。杜牧在《赤壁》中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吗?二、学习诗歌1、指名朗读《赤壁》。2、教师指导朗读,强调字音和节奏。3、学生齐读。4、思考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从而为下文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含蓄的流露了诗人的情思(雄心壮志或豪爽胸襟)。(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4.齐读这首诗。三、小结这是一首是咏史诗,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了对赤壁之战的看法,慨叹历史上的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了作者抑郁不平和豪爽的胸襟。四、作业背诵,默写这首诗。板书设计:前两句兴感之由(叙事)抑郁不平赤壁后两句借题发挥(议论)豪爽的胸襟科目生物课型新授课课题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授课时间课标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理;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2.能力目标:①通过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使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教学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教学难点植物向光性原理的解释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向光生长的植物问题:图片中植物生长特点?植物会向着光源生长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说出向光性对植物生长的意义?过渡:向光性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许多科学家就是通过对植物生长向光性的研究发现了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生长素,它也是第一种被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下面我们就重温科学家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的所做的一些实验。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背景介绍)胚芽鞘图片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图片:实验示意图解释锡箔纸,不透光问题:描述各步操作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完整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尖端下方朝向光源弯曲、去掉尖端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直立生长、锡箔(不透光)罩住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锡箔罩住尖端下方,尖端下方朝向光源弯曲问题:1、比较图①和②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比较③和④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尖端下部为什么会生长?为什么会弯曲生长?4、达尔文并未设计实验来证明他的推论,是谁来证明的呢?2.鲍森.詹森的实验图片:实验示意图解释琼脂片可以透水和一些化学物质问题:1、描述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2、观察示意图,能得出什么结论?3.拜尔的实验图片:实验示意图问题:1、描述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黑暗环境、尖端放在一侧,2、拜尔为什么要选择黑暗的环境?排除光的影响,控制变量3、没有了光的刺激,为什么胚芽鞘还会发生弯曲?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如果想要证明这种“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将这种化学物质加在胚芽鞘的下方,然后观察现象。但是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还是离不开胚芽鞘的尖端4.温特的实验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过程注意对照组的设置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从人尿中分离出了含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二.植物向光性原理的解释综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