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幼儿人际关系发展.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陆幼儿人际关系发展.ppt

陆幼儿人际关系发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親子關係的特性與內涵(二)親子關係的內涵以下將從兩面向來探討:1.就親子互動的內容而言(1)「親密照顧」與「干涉侵權」表現國內研究依據Green和Werner(1996)等人所提出家庭關係有二大內涵,一個是「親密照顧」和「干涉侵權」來做分析。大抵而言,「親密」與「干涉」就成為親子關係的重要互動內容。(2)「支持」與「衝突」表現周玉慧和吳齊殷(2001)認為站在社會交換理論的立場,親子互動的內容不外乎正面與負面的社會交換,因此「親子間支持」與「親子間衝突」可作為代表。(3)「對話」和「行為」表現對於親子互動的內涵,可以從對話的內容或目的及其肢體動作著手觀察分析,獲取一個綜合性的瞭解。(4)「關愛」與「敵視」表現莊耀嘉(1999)則是採用社會關係模式和人際環境,提出家庭人際互動的六種行為:關愛、教導、霸道、敵視、卑順與敬重,並進而發現家庭成員在關愛和敵視行為互動上,傾向遵循互惠回報法則,但同時也受到家庭整體性差異、關係效應以及互動者之個性、對象的影響。(5)「自主」與「親密」表現Minuchin(1974)認為家庭系統理論中,所謂的界線(boundary)是「規定個體誰可以參與及如何參與該次系統的規則」,這個規則也是個體判斷如何與對方互動的依據,在這個互動歷程裡,成員間彼此試探學習,而「自主」與「親密」是主要的二大課題。2.就親子互動的角色而言父母透過親子關係扮演以下三種角色:(1)與孩子互動的夥伴;(2)直接的教導者;(3)機會的提供者。父母不但是幼兒家庭環境的建構者,也是其社會生活的守門員,一但談到幼兒的身心發展時,就不得不將父母角色列為重要的影響面向之一。三、幼兒行為之影響範圍的界定四、親子關係對幼兒行為的影響發展心理學家Ainsworth(1978)把孩子與母親的依附關係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安全依附型」;當母親離開時有哀傷的表情,但當母親回來時則露出欣喜,並尋求與母親身體上的接觸。第二種是「焦慮∕抗拒型」,這類孩子常留在母親身邊,很少去探索環境;當母親離開時則有非常苦惱的反應,當母親回來時卻出現矛盾情緒,他雖然對母親很生氣,但仍想要試著接近母親,不過若母親試著與他有身體接觸,他則加以反抗。第三種則是「焦慮∕逃避型」,當母親離開時,孩子只有少許不悅,母親回來後,他則掉頭不理睬,逃避與母親的接觸。(二)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行為在研究父母教養的相關研究中,「父母教養向度」往往為許多研究者所注目的焦點,經由分析「父母教養方式」所屬的類型,能更有效的說明與解釋父母教養與孩子的行為表現。從分類向度的規劃方式上,可分為單取向、雙取向及多取向。所謂的單取向,是指分類的概念以單一化呈現。Baumrind利用雙親訪談評量、觀察親子互動,取得雙親教養行為及態度之資料,得到三種類型的教養方式,分別是專制威權型(authoritarian)、開明威信型(authoritative)及容許自由型(permissive)。Elder(1962)則分析出七種類型:專制型、民主型、平等型、寬容型、放任型及忽視型。而所謂雙取向,是指將兩個描述父母教養方式的特質加以組合,可以是兩個不同的特質結合而成,也可能是每一個特徵分出高低向度後,加以組合而成。如Stafford&Bayer(1993)提出關懷與敵意(warthvs.hostility);控制與自主(contralvs.autonomy)兩個向度。Williams(1958)則將父母教養方式的兩個獨立向度「權威」(authority)和「關懷」(love)組合為「高關懷、高權威」、「高關懷、低權威」、「低關懷、高權威」及「低關懷、低權威」等四種。至於多取向,則是利用多於兩個概念的面向加以穿插區分出的向度,如Becker(1964)指出,以「限制-溺愛」、「溫暖-敵意」與「焦急情緒的涉入-冷靜的分離」,依各層面的高低交織成縱容、民主、神經質焦慮、忽視、嚴格控制、權威性、有效的組織與過度保護等八種父母教養方式。而父母教養的方式,如何影響幼兒的行為:1.父母教養行為與幼兒偏差行為Howard(1996)和White(1996)更表示父母教養行為採取民主溝通的親子互動方式,則直接影響孩子行為的優劣。越重視民主溝通的教養方式,越能減少幼兒的偏差行為。2.父母教養方式與人際關係發展Karen和Gary(2000)亦發現,幼稚園孩子與母親的親子互動親密良好,關係連結越高,孩子傾向越強的正向社會行為表現,而且也較容易擁有融洽的友誼關係。3.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父母教養方式之親子互動狀態與孩子生活適應上的表現有關。也就是教養方式所產生的親子互動型態,將影響孩子在生活各種適應行為表現上。4.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控制感幼兒家長在教養活動中同時運用支持、懲戒和溺愛三種教養行為,不同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