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介绍一、修订的相关背景二、修订的基础和原则三、修订后的主要变化一、修订的相关背景1.广泛征求意见(1)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向29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42个国家级实验区发出了“关于组织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据统计,全国参加本次征求意见的教师达到11万余人(其中化学教师17000余人)。(2)通知的主要精神:●认为六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全面检验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积累了丰富的修改建议,具备了修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修订工作的主要背景●要求重点征求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的意见;征求教研部门、教科研部门、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省级教育学会等各有关部门或学术团体的意见。并设计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提纲》”。●要求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主要采取填写《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表》的方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则要形成修订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建议报告。(2010年教育部对12个省、7个大学课程中心、部分市县和出版社下发试卷,征求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3)总体意见反馈:●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一是认为实验稿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认为三维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合理的;二是认为实验稿较好地解决了“繁、难、偏、旧”的问题;三是认为“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改善教学和教学研究行为;四是认同“评价建议”有利于引导教师积极地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成就。●提出的重要问题和建议有以下四条:一是课程容量和难度仍需要调整;二是不同学科、不同年段、不同经验背景的教师对某些知识内容的安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三是要进一步提高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内容范围和教学要求要更加明确、具体;四是要加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4)学科意见反馈: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意见和建议,由有关单位分别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于2007年下半年将整理结果反馈给各学科修订组。其中对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意见共有55条。修订组全体会议逐条讨论,有56.7%的意见被采纳、部分采纳或有类似的其他变动。例1.天津市提出的修订意见:前言部分关于“化学”的论述是否应和高中课程标准一致——意见被采纳,同时修订组也有相同考虑。例2.湖南省提出的修订意见:科学探究实例3难度太大,学生无法操作——意见被采纳,删去了例3。例3.安徽、海南、黑龙江、四川、吉林、宁夏和重庆提出的修订意见:建议提供较多的可实施的案例供教师参考——意见也被采纳,与实验稿相比,增加了11个实例。例4.安徽省、辽宁省提出的修订意见:要求“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有关实验内容至少要有50%是让学生动手完成的;学会理事长反复嘱咐:“一定要加强化学实验环节”——修订组也有类似的考虑,增加了八类学生至少要完成的“基础的学生实验”。2.修订启动会议与此对应,教学大纲对能力的要求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质疑,其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逻辑起点,没有思就无所谓疑,没有疑就不可能发现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我国教育教学的传统是十分重视“思”和“疑”的。如强调“学思习行”、强调“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明代教育家张载还提出:“学则疑”“学贵疑”“于无疑处生疑”等重要观点。这些都说明了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到“育人为本”的转变;课程目标由“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内容方法由“结果性”到“结果性”、“过程性”并重的转变;评价目标与方法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要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他认为,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结果,而智慧主要表现在过程之中,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是无法传授的,如同幸福是不能传授的一样。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其实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二、修订的基础和原则(一)修订的基础1.充分肯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突出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着力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坚持三维课程目标,继续倡导科学探究,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2.整体认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如调研中,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是否体现改革纲要的精神”,90.5%的教师完全肯定或基本肯定,否定意见仅占0.5%;对“内容标准的主体设计是否合理”,95.9%的教师完全肯定或基本肯定,否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