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審稿日期:2005年月日審稿老師簽名:☆各位同學請依照老師紅筆更正處訂正!並繳回給小朱以供整理。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運動與生理健康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教案設計者:朱汝駿設計日期:2005.03.21一、課程架構(圖表或說明)運動與生理健康運動與生理健康1.運動對體態的影響(體型、骨骼生長)。2.運動對肌肉系統的好處。3.運動對心肺循環系統的好處。運動最大的價值就是帶來健康的身體,使得健康的生活品質成為可能。而明白運動與生理健康的指標能夠幫助學生達到預防醫學的功能,運動所帶來的生理健康指標包含對體型骨骼生長的影響、對肌肉系統的好處、對心肺循環系統的好處等。透過這些健康指標可以教導學生提早達到預防疾病的目標,落實健康人生的方向。二、設計理念與構想三、活動設計單元名稱運動與生理健康實施年級七年級上學期教學時間1節45分鐘能力指標1-2-1辨識影響個人成長與行為的因素。1-2-2應用肢體發展之能力,從事適當的身體活動。*補充說明1-2-1-3敘述能促進或改變個人生長發育的方法,如:運動、飲食等。1-2-2-5了解有助成長和發展的身體活動。教學目標(單元目標)一、運動對體態的影響(體型、骨骼生長)。二、運動對肌肉系統的好處。三、運動對心肺循環系統的好處。能力指標代碼1-2-1、1-2-2〈一〉教學內容要點一、運動與體態的影響(體型、骨骼生長):使學生了解運動對於長高的影響、對於骨骼的影響及運動與瘦身的關係。二、運動與肌肉系統的好處:使學生了解運動可以使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耐力提升。三、運動在心肺循環系統的好處:最大攝氧能力增強(精神較好)、安靜心跳率降低(較有活力)、血壓降低(避免高血壓)。*(註:補充說明的內容直接引自課程綱要)教學活動流程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說明教學省思教學資源教學評量能力指標一二三準備活動:教師:依據知識庫中「運動與生理健康」的相關內容進行閱讀及準備。活動一:【運動對體態的影響(體型、骨骼生長)】1.問答討論(可與學生在互動中討論,加強學生的認知):A.運動會幫助長高嗎?答:雖然運動與骨骼長度增加沒有相關性,但運動可以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B.聽別人說太小從事重量訓練會長不高?答:不會!重量訓練並不會導致長不高,而是必須注意重量約在可負載最大重量的70%~80%左右,大概選擇的重量是你能做15下或20下的重量,每次選擇8-10種運動,每週一至二次訓練,每次最多做二回合,並且加上正常睡眠飲食,多做戶外活動,這樣能協助成長。C.要運動多久才能瘦?答:如果你想減肥的話,每次至少持續運動30-60分鐘、而且每週最少要三次、每次運動的心跳要130下/分以上,更重要的是飲食也要控制喲!2.第二次生長的高潮階段是青春期,由下肢首先迅速發育,再向上到軀幹。(邱文達等著,2002)3.適當的體育活動能促使骨骼提高礦物質攝取量、骨質密度及骨骼闊度的生長。傅浩堅、楊錫讓主編(2003)活動二:【運動對肌肉系統的好處】1.進行「運動可以帶來那些生理健康」賓果遊戲~首先經過同學的討論列出至少九種的「運動帶來的生理健康」,再請同學自行填入九宮格中,最後依序由同學抽出「生理健康籤」,先連成五條線的獲勝。(「運動帶來的生理健康」有肌肉的力量增加。肌肉的耐力提升。骨質的密度提昇(避免骨折的發生)。柔軟度增加(避免運動傷害)。體態均勻(身體脂肪的百分比受控制)。相同運動強度時乳酸之生成較少(在運動時不易酸痛,運動後也不會產生太多的酸痛)。最大攝氧能力增強(精神較好)。安靜心跳率降低(較有活力不易疲勞)。血壓降低(避免高血壓)。2.體育活動也能夠造成肌力增加、肌耐力提升、肌肉內各種代謝物質含量增加、肌肉單位面積的微血管數目增加等。(林正常、王順正主編,2002)活動三:【運動對心肺循環系統的好處】1.「1.增進心肺系統的功能。2.減少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3.減低死亡率與發病率。」(黃勝裕,2000)2.規律運動對心肺循環系統的好處如下「1.最大攝氧能力增強。2.每次心臟收縮時之搏出血液量增加。3.安靜心跳率降低。4.血液中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會上升。5.血壓降低。」(方進隆,1997)3.運動可以增加體能和體力,相對地提昇專注力和精神,更能創造更多的活力。學習單使用說明。~~~第一節結束~~~15’藉由討論加強學生的認知與情意感受。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