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心理分析与辅导.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困生心理分析与辅导.ppt

学困生心理分析与辅导.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困生心理分析与辅导2008、10第一讲学困生研究概述一、学困生的定义及其鉴定标准(一)定义:是指无严重智力障碍而学习成绩长期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学困生不包括智障学生和残疾学生。学困生具有可逆性:通过有效补救教育是可以转化的。(二)鉴定标准:1、经验标准:以主课及格为界。小学为语文与数学两门主课经常不及格。中学是五门主课中有两门经常不及格。经验标准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信度不足,如不同学校之间的考试难度差异。2、量表鉴定:(1)国际疾病分类诊断(第十版)(ICD—10)《学习困难诊断量表》(2)美国缺陷儿童教育咨询委员会(1986):《学习困难诊断量表》。(3)杭州大学吕静:《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三)学困生的的比例:国外统计:在4%--15%之间。国内统计:8.7%(江西省)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一)主观原因1、生理因素:如脑损伤、营养不良、某些疾病(多动症、自闭症、神经协调功能不良等)。2、认知因素:智力偏低、认知能力失调、学习方法不当。3、动机因素:4、情绪情感因素:抑郁、焦虑5、个性因素:自信心不足、意志力不足、适应性差等、反应过慢。(二)客观因素1、家庭因素: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不当。2、学校因素:教育目标过高与拔尖教育。教师教育态度或教学方法不当。3、社会因素:如新读书无用论等社会风气、媒体与网络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等。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三、学困生的分类(一)吴增强的分类:暂时性困难学生:(假性学困生)动力型困难学生:(此类比例最大)。能力型困难学生整体型困难学生(二)李卫平的分类迟钝型、胆怯型、懒惰型、自卑型、逆反型(三)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课题组的分类智力型、动力型、方法型、外因型第二讲动机型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与辅导一、动机型学困生成因分析动机型学困生大多智力正常、甚至个别学生智力出众,但因学习动力不足或严重厌学而导致学习困难。例:心理学家冯特、华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保持的前提条件: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三者缺一不可。1、学习的需要的弱化需要是动机形成的源泉。直接影响学习动机的需要有:(1)附属的需要:追求他人(父母、教师、同伴)的接纳、肯定、赞赏和喜爱,回避受到他人的排斥、否定、忽视和嫌弃。小学生的动机大都属于这一种。家长或教师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教养方式粗暴或者长期忽视,会伤害儿童的附属需要,从而导致学生消极、被动、逆反或自暴自弃。从而丧失学习动机。(2)认知的需要的弱化:认识需要包括求知欲、好奇心、认识兴趣等,它是内在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内容与现实脱离或长期学习失败等都会使该需要不断弱化。(3)自我提高的需要:提高能力、自我发展的需要。学业失败、自信心受挫是此种需要的主要敌人。2、学习态度的扭曲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形成的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对学习的认知是对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学习的意义的认识。对学习的情感表现为喜好学习或厌学。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形成取决于对学习活动的正确认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愉快情感。学困生在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情感。导致这种消极情感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过多的不愉快情绪。3、自我效能感的挫败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某种活动的胜任感和即自信心。它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精神支柱。自我效能感来源于过去从事该种活动的成功或失败体验。这种体验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如学习任务的难易、学习负担的轻重、教育者是期望与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体对自我学习能力(主要是智力)的评价。这种评价又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对他人评价的内化。二是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个体若将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因素,则会挫伤自我效能感,形成自卑感。若将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勤奋、学习方法不当,或其它客观原因时则会保持自我效能感。二、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学习需要的培养1、建立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形成学生对教师的附属属需要。2、保护并激发学因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3、培养学困生自我发展的信念与信心。(二)学习态度的矫正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意义。2、愉快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体验愉快。3、利用学生已有兴趣向学习兴趣转化。(三)自我效能感的树立1、遵循以鼓励为主的教育原则。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及点滴进步,及时给予真诚的赞许。2、积极而适度的期待与要求,坚决消除对学困生的失望心理。过高的期望或失望都对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是致命的打击。“皮格马利翁效应”。3、适度的学习难度与负担,确保学困生学习的成功。2、分层教学、降低对学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