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生活》导学案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2、解释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3、对比货币的五大职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能力目标:通过对现行货币的了解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进而激发学生对我国人民币的爱护和尊重。【高考考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主要职能;【学习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学习难点】区分货币的几种职能,理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公式计算。【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探究自学预习一、商品1、什么是商品?(记忆)一种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思考)2、作为商品有哪些基本属性?怎么理解(扩展)3、想一想,如果两种商品相互交换,其实质是在交换什么?(动脑思考)二、货币1、什么是货币?(记忆)2、阅读教材P4-5页,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几个阶段?(归纳教材)3、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二者有什么区别?(归纳教材)你能归纳出货币的五大职能吗,请尝试着列出?(记忆)4、货币既然这么“好”,那是不是发行越多越好呢?如果不是,那你能找到规律吗?请写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动脑思考)基础知识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①中国东北的原始森林②自产自销的蔬菜③商店里卖的衣服④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⑤中国向受灾国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⑥家庭用的电、自来水A①②B③④⑤C③⑥D②③⑥2、不同的“使用价值”可以相交换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应()A都有交换价值B无差别的人类劳动C都是商品D都有使用价值,即有用性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表明()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已不是商品②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③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④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小张在商店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手段D.贮藏手段5、某居民需要买住房却无足够的钱购买,自己在支付给房产商一部分钱的同时,又向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并分期付款。该居民支付给房产商的款和还给银行的货款其职能分别是A、前者是流通手段,后者是支付手段B、前者是支付手段,后者是流通手段C、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贮藏手段D、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流通手段6、决定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是()①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居民货币持有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能力提高题7、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减少20%,纸币发行量不变。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元的购买力。在这个时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1.50物价持续下跌B.1.00物价稳定C.2.50投资减少D.0.60物价上涨8、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那么,商品生产者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从而实现这一跳跃?疑难解读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越多,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反之,亦然。商品价格越高,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反之,亦然。那么,商品的价格总额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总额就与所需货币量成正比。关于流通的次数也就是说货币由买主转移到买主的次数。如果卖主赚了钱就存起来而不然它再流通的话,流通中所需的货币就会越多。比如,只有甲乙两人,且商品只有两种就是咖啡和面包。甲有一杯咖啡一元一杯,乙有一包面包也是一元一包,那么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额就是1*1+1*1=2,如果流通速度是1的话(就是说货币在卖主和买主之家只转移一次),两人要交换商品的话央行就要发行2元钱,甲乙各一元(因为只转移一次就是甲收到乙的钱不再去流通而是存起来,那么乙要想再买咖啡的话必须还要有1元钱才能实现)。如果流通速度是2的话,甲用1元买了乙的食物,乙就用赚的甲的1元再买甲的咖啡就可以了,就是说央行只需发行一元钱就可以实现。课后练习:1、劳动产品和商品的最大区别在于A、耗费劳动时间的多少B、是否用来交换C、是否有用D、产生时间不同2、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是①空气②废品③商店里过了有效期的蛋糕④青菜⑤工厂的产品⑥买来的玩具⑦待售的大米⑧买来送人的礼品⑨信息服务A.①③⑤B.②⑤⑥⑦⑧C.③⑤⑦D.⑤⑦⑨3、泉水在未开发之前不是商品,开发之后,当作矿泉水出售,则成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