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鹅头稗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1、耕作与整地。鹅头稗需肥较多不宜连作,一般多是采用高梁-鹅头稗-豆科牧草轮作方式,前茬以豆科牧草更新地或中耕作物玉米、高梁、小麦、棉花等为好。前茬作物或牧草收获后,冬季要深耕,做到早、深、细。早秋耕疏松土壤,深度一般达到20厘米以上。同时结合秋耕最好进行秋施肥,对贮墒保墒有良好的作用。耕后紧接耙压,减少水分蒸发。一般都进行秋耕,耕翻耙平,结合施足基肥。第二年春天注意保墒,在干旱地区,播前镇压一次,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利于播种保苗。2、播种。播种时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条播,小垄单行,行距40至45厘米,每米间留苗20至30株,每亩保苗2700至3200株。播种量每亩0.4至0.5千克。播种深度一般在3至5厘米。播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种子快吸水,早发芽深扎根,出苗整齐,这也是干旱地区一项重要的保苗措施。3、田间管理。鹅头稗出苗后进行疏苗,在苗高12至15厘米时定苗。中耕要求“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第一次中耕可结合间苗进行。中耕要做到除草、松土围苗相结合,以促进次生根生长,防止因风晃动伤苗。第二次中耕一般是在清垄后追施肥料再中耕培土。这次中耕是“挖瘦根,长肥根,断浮根,扎深根”,促进根系发育。第三次中耕于孕穗期结合追肥灌水进行,一般只浅锄3至4厘米,不伤根,只锄草松土并高培土,以促进根层数和根量的增多,增强吸收肥水能力,防止倒伏。由于鹅头稗苗期生长较慢,易受杂草危害,幼苗怕草欺,需要及时中耕除草。苗期中耕除草的同时,结合化学药剂除草。田间杂草主要是阔叶杂草,如藜、铁苋菜等,用药剂除草可选用2,4-D,一般4至5叶期在晴天进行喷施,每亩用72%含量的2,4-D30至40克兑水15至20千克喷洒,就可以收到防治效果。育期内一般追肥1至2次,目前我省追肥一次为普遍做法。一般在拨节前进行追肥,硝酸铵每亩施肥量在8至10千克。如果以收获籽实为目的,要施一些磷肥。磷肥以做基肥或种肥施用效果好。如果基肥或种肥量不足时,可配合根追肥。鹅头稗追肥最好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顺垄撒于行间,随即中耕培土,肥料被土壤覆盖,减少挥发,以提高肥效。如需浇水,先施肥再灌水,更能发挥肥效。鹅头稗拨节后生长旺盛,叶面积增大,对水分的需要迅速增加。进入拨节期后就应根据土壤水分情况考虑灌溉。通过合理灌溉和追肥可提高产量20%以上。4、收获。以收籽实为目的可在穗脖干时收割,收割时注意留茬不要高,以免浪费。作为青饲料栽培,在拨节后60厘米以上即可刈割,可利用到乳熟期。调制青贮或青干草可在抽穗期刈割。每亩可产干草300至5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