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地位:本课内容属第三单元《统一国家建立》。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作出的重大贡献。统一,就是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这个国家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并对各个部分实施有效的治理。丝绸之路由西汉的张骞凿空葱岭(帕米尔高原),和班超定西域而一再打开,由两汉在西域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而畅通无阻,中外交流和统一国家是相关的,中外交流是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朝的对外交往,包括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两部分内容。前者为后者创造了条件。1.2教学目标1.2.1知识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1.2.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设计丝绸之路导游词的设置,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1.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交流的重要。开放的重要。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开拓进取的意识。1.3教学重点及重点的突破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张骞通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具有重要地位,所以认为是重点。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确定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七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对于这两个重点,我是这样突破的。第一个重点:张骞出使西域,我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打下了伏笔,用葡萄、核桃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第二个重点:设计丝绸之路导游词,从丝绸之路的由来、路线、作用、启示四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学习。1.4教学难点及难点突破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是本课的难点。2学情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了解知识,对汉武帝本人比较感兴趣。3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有三大特色。3.1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嘴、动手”能力。例如:我课前让学生准备有关本课人物故事、诗句;我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自己动手设计导游台词,既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2我注重加强历史学科与地理、语文、政治等学科的有机渗透,设计一些交融式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3.3学法指导3.3.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3.3.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别地图,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3.3.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4教学过程4.1导入新课,以乐曲、实物导人。创设情境先播放乐曲《丝绸之路》,后展现实物。设计意图:播放乐曲,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展现实物,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4.2张骞通西域4.2.1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诗句,了解西域当时的情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比较对照着学习。设计意图:走进西域,走进张骞的一系列问题,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很容易推断出张骞出使的目的。4.2.2在讲出使经过时,我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想一想:那张骞此行情况如何,与地理学科中有关地球面貌探索的内容相结合。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张骞出使的困难和危险。4.2.3这一目重点我放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和他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上,为了突出这个重点,还表演了小话剧《张骞西域路上》。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张骞身上具备的品质。张骞优秀品德的分析,达到历史德育教育之功效。4.2.4张骞通西域的成就分析,除有了经济文化交流外,还有政治上的,那就是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两汉也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对今天的“疆独”分子行径进行抨击。设计意图: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是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3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应当花较多时间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