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定义: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椎管内阻滞最常见的并发症:。硬膜外阻滞麻醉严重并发症截瘫最常见的原因:A.硬膜外感染;B.脊髓炎;C.穿刺操作脊髓;D.硬膜外血肿;E.药物神经毒性3.硬膜外穿刺操作造成神经根损伤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触电”感或痛感;B.以感觉障碍为主;C.感觉缺失仅局限于1-2根脊神经支配的皮区;D.运动障碍明显且最常见;E.感觉障碍皮区与穿刺点不在同一平面。椎管内阻滞的并发症可分3类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低血压(8%一33%)和心动过缓(2%一13%),甚至心跳骤停。2.呼吸系统并发症3.全脊髓麻醉治疗:(1)建立人工气道和人工通气;(2)静脉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3)若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4)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直至神经阻滞症状消失。4.异常广泛地阻滞脊神经5.恶心呕吐6.尿潴留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1.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2.马尾综合征典型病例马尾综合征病因(1)局麻药鞘内的直接神经毒性(2)压迫性损伤:如硬膜外血肿或脓肿(3)操作因素损伤。主要因素预防:(I)连续脊麻的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的深度不宜超过4cm,以免置管向尾过深;(2)采用能够满足手术要求的最小局麻药剂量,严格执行脊麻局麻药最高限量的规定;(3)脊麻中应当选用最低有效局麻药浓度;(4)注入蛛网膜下腔局麻药液葡萄糖的终浓度不得超过。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以下措施辅助治疗:(1)早期可采用大剂量激素、脱水、利尿、营养神经等药物;(2)后期可采用高压氧治疗、理疗、针灸、功能锻炼等;(3)局麻药神经毒性引起马尾综合征的患者,肠道尤其是膀胱功能失常较为明显,需要支持疗法以避免继发感染等其他并发症。3.短暂神经症(TNS)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如下:(1)局麻药特殊神经毒性:利多卡因脊麻发生率高;(2)患者的体位影响:截石位手术发生率高于仰卧位(3)手术种类:如膝关节镜手术等;(4)穿刺针损伤、坐骨神经牵拉引起的神经缺血、小口径笔尖式腰麻针造成局麻药的浓聚等因素。预防:尽可能采用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低有效剂量的局麻药液治疗:(1)椎管内阻滞后出现背痛和腰腿痛时,应首先排除椎管内血肿或脓肿、马尾综合征等后,再开始TNS的治疗;(2)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3)对症治疗:包括热敷、下肢抬高等;4.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椎管内血肿是一种罕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在12小时内出现严重背痛,短时间后出现肌无力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最后发展到完全性截瘫。如阻滞平面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或升高则应警惕椎管内血肿的发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椎管内血肿的形成因素和危险因素椎管内血肿的预防诊断及治疗:(1)新发生的或持续进展的背痛、感觉或运动缺失、大小便失禁;(2)尽可能快速地进行影像学检查,最好为磁共振成像(MRI),同时尽可能快速地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以决定是否需要行急诊椎板切除减压术;(3)椎管内血肿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迅速果断处理,避免发生脊髓不可逆性损害,脊髓压迫超过8h则预后不佳。围手术期抗凝药物治疗患者椎管内血肿的预防原则(1)围手术期抗凝药物治疗患者椎管内血肿的预防原则(2)在行椎管内阻滞穿刺过程中,偶可因穿刺针或置管刺破硬脊膜外腔血管,见血液经穿刺针内腔或导管溢出。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此情况极少导致严重后果(如硬膜外血肿),但对于穿刺置管后出血不止并且有凝血功能异常或应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处理:(1)是否取消该次手术,应与外科医师沟通,权衡利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出决定。(2)若仍行椎管内阻滞,鉴于原穿刺间隙的出血,难以判断穿刺针尖所达部位是否正确,建议改换间隙重新穿刺。(3)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有无硬膜外血肿相关症状和体征。3.感染临床表现:症状延迟出现,最早1天、最晚7天发生,一般为12~48小时。70%患者在7天后缓解。90%在6个月内缓解或恢复。头痛特点:体位性头痛,即在坐起或站立15min内头痛加重,平卧后30min内头痛逐渐缓解或消失。症状严重者平卧时亦感到头痛,转动头颈部时疼痛加剧;头痛为双侧性,通常发生在额部和枕部或两者兼有,极少累及颞部。危险因素轻度到中度头痛5.神经机械性损伤(1)穿刺时的感觉异常和注射局麻药时出现疼痛提示神经损伤的可能。(2)出现超出预期时间和范围的运动阻滞、运动或感觉阻滞的再现,应立即怀疑是否有神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