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构成和类型人际关系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二、人际关系的形成阶段1、觉察阶段:是人际关系的前提,双方开始相互注意,一方已觉察到另一方的存在,并可能以对方作为知觉对象和交往。2、表面接触阶段:当相互间开始了面对面的交往,人际关系从不相识进人相识状态,这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初期。3、亲密互惠阶段: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赖和融洽,主动热情地关心帮助对方,并以对方的相应友好表示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三、人际交往的心态人际交往个性中的P、A、C比重互应性交流沟通交叉交流沟通四、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一)良好形态:1、互补形态:关系双方在交往中相互依存,彼此吸取对方有利于自己的因素,通过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物质、能量的转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2、稳定形态:多出现在较长时间交往之后,如多年患难与共的夫妻、经过长期考验的朋友、相互配合默契的同事、彼此坦诚相待的同学间等。特点:(1)具有深刻稳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熟悉对方各种信息;(2)交往的频率高、信息量大、物质或能量转换好;(3)对对方的吸引和需要高而稳定,对交往结果的满意高,为维护关系而不惜牺牲个人的重大利益;(4)关系本身的自调节功能强而稳定,双方充分理解和信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容易弱化和解决。(二)一般形态:1、互利形态缺乏较好的情感基础,往往以物质、能量的交流居多,人际吸引较弱,交往的频率不规则,关系随着共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2、强制形态是人们基于一定利害牵扯或外部压力而不得已非自愿地进行交往所结成的关系。(三)消极形态是不正常的、或畸形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1、障碍形态属于人际关系不正常发展的轻度阶段。关系双方之间的交流受阻,交往不能正常进行。2、冲突形态是人际关系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关系双方的情感基础已恶化至彼此不能容忍的地步,从情感与理智的需要出发,各自都在准备向对方摊牌,相互间是扭曲了的印象。3、封闭形态交往停止和人际关系功能丧失的状态。五、人际交往的作用1、信息沟通作用。增加对别人的了解,有利于与他人建立与发展和谐友好的关系。2、心理保健作用。向朋友诉说可以降低和消除消极情绪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3、自我认识作用可以通过与别人的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认识自己,有利于对自己较客观准确的评价。4、人际协调作用联谊会协调人际间的亲密关系。满足包容、控制、感情的需求。六、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1、社会交换理论2、社会需要理论3、社会实在论4、互动理论一、印象:指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不是全部特征,而是对有限或片断的信息,加工整理形成。真诚、聪明3朴素、安静2(1)平均模式:第一次(3+3)/2=3第二次(3+3+1+1)/4=2第一次(1+1)/2=1第二次(1+1+3+3)/4=2信息来源先后顺序影响印象形成,因为有不知觉的很高的期待,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二、人际吸引的心理效应(1)热情的中心性品质效应:认为热情与人类的其他人格特性紧密相关。阿希实验: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把热情换成冷酷评价完全不同(2)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结果表明:结论:喜欢导致喜欢分析:(4)交往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古希腊神话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他的热望终于发生了效应,少女雕像突然活了起来,两人最后相聚在一起。这是“爱”的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施到儿童发展性预测实验中:从一个小学中抽出一些学生进行测验,并给任课教师开出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的名单。过了8个月以后再次测验,名单上的那些学生果然有了很大进步。实际上,名单是随意开出的,但任课教师信以为真,也就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势必表现在与他们的交往的态度和情感上。使这些学生受到积极态度的影响,从而符合教师期待,主动配合而进步。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三、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1、缺乏人际吸引力的个性特征2、阻碍人际吸引的心理障碍(1)嫉妒心理障碍。个体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对造成这种不满足的原因和周围已得到满足者产生不服气、不愉快等情绪。特性:临时指向性:大多指向周围与自己相似而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的人;潜隐伤害性:嫉妒心理可以深藏于一个人的心底而不为任何人所察觉;个体差异性:是否产生嫉妒以及体验强弱等因人而异。诸如自私心、虚荣心以及能力缺陷等。(2)自我意识障碍。自傲心理者过高地看待自己,自命不凡,其所作所为难以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自卑心理者则过低地估计自己,自惭形秽,怀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畏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