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教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等比数列教案.doc

等比数列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等比数列教案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1.2.若,、、、∈N*,则特别地,当时,3.(q≠1),则,其中为公比,≠0,≠1,。4.若首项>0,公比>1,或首项<0,公比0<<1,则数列为递增数列;若首项>0,公比0<<1,或首项<0,公比>1,则数列为递减数列;公比=1,数列为常数列;公比<0,数列为摆动数列.公比不等于零是一大特点.5.在等比数列中,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构成等比数列;6.连续相同个数项的积也构成等比数列;7.在等比数列中,也成等比数列;8.若为等比数列,则成等差数列.二、题型分析:题型1: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否等比数列.1.定义法:若(∈N*)数列为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法:若(n∈N*)数列为等比数列;3.通项法:若(,为非零常数,∈N*)数列为等比数列;4.前项和法:若(为非零常数,∈N*)数列为等比数列.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用前两种方法.例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证是等比数列,并求出通项公式.分析由已知求得,然后据定义证明.点评:本题证明,关键是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其中说明≠0是必要的.例2(1)已知数列,其中,且数列为等比数列,求常数;(2)设、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证明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分析(1)利用数列任意相邻三项成等比数列,即:第-1,,+1项成等比,可求常数;(2)只需证明前三项不成等比数列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推理运算能力.(2)只要证明前几项不成等比即可;①需证明任何相邻三项成等比.若只根据前三项,,成等比,由求得,显然是论证不严谨,本题若只考虑常数,或不等于常数,定势思维则很难求证.体现了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题型2: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例3为等比数列,求下列各值.(1)已知,,,求;(2)已知,,求公比;(3)已知,求公比.分析: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公式.点评:第3小题为1996年的市考题,当年高考,本题满分为12分,而平均得分仅6分至7分,除了计算失误外,其原因之一是很多同学没有讨论=1时的情况,因此被扣去2分.=1时,公式不适用;=1时,.请同学们特别注意.例4在等比数列中,,.且<(∈N*),(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若,求的最大值及此时的值.题型3:最值问题.例5为首项是正数的等比数列,前项和=80,前2项和6560,在前项中数值最大者为54,求通项分析:若求,必先去求和公比,这样就需列出关于和的两个方程.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中,“前项中数值最大者为54”如何利用?这就要考虑这个数列究竟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还是常数列或摆动数列.点评(1)本例题关键在于确定数列的单调性,易错的地方是判定数列的单调性,能否准确地找出哪一项的数值最大,另外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也易出现错误.应注意的地方是等比数列单调性的判定,另外还有运算的灵活性等.(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当公比大于1时。最大项在末位;当公比在0与1之间时,则最大项为首项例6已知数列的通项,∈*.试问该数列有没有最大项?若有,求出最大项和最大项的项数;若没有,说明理由.分析因是的函数,难点在是一个一次函数(+1)与一个指数函数的积.所以从一次函数或指数函数增减性看。一增一减积不确定.但∈N*,不妨试从比较与的大小入手.点评由通项公式研究数列是常用办法,此时要注意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要重视函数思想方法的运用和函数性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