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精品多篇)[前言]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重点、难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易混点、易错点: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学生认知基础:生活中见到过负数。时间分配学20讲10练10教法学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讲授法。教学准备第一课时一、自学例11、通过查资料了解“℃”和“℉”的含义,并学会看温度计的方法。2、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4、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二、自学例21、了解海拔的意义。2、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3、试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第一课时第一板块:学生汇报预习情况。第二板块:根据预习情况,学习例1(1)交流“℃”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并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2)交流: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5)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零上4摄氏度记作+4℃或4℃,零下4摄氏度﹣4℃)第三板块: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学生看温度计,选择合适的卡片表示各地气温。第三板块:交流学习例2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共同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计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计作﹣155米。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把这些数分类。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先指名读一读,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数据。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根据学生的预习,共同学习交流认识新知。(4)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以0摄氏度分界,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2.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4”读作正四,“+4”的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把“+4”写成“4”。“﹣4”读作负四。3.指导完成“试一试”。(卡片上分别写有+11℃、﹣11℃、19℃、+19℃、﹣7℃、+7℃)二:教学例2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2.出示例2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图。三: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⑴出示+4、﹣4、﹣7、﹣11、19、+8844.43、﹣155这些数,提出要求:前面,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⑵小结:像+4、19、+8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⑶提问: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四:练习做“练一练”1,2题2.做练习一第1题。3.做练习一第2题。4、练习一4、5、6题。五:作业练习一第3题。交流认识新知。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课后反思得: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失:《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篇二解决问题(1)第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解决超市购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