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戴窑中心小学陆凤娟一、复习导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一起读课题。(课前板书好: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师:再看课题,通过上课的学习,你知道这个“盲”是什么意思?(就是眼睛看不见的。什么都看不到,失去了光明。)3、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后体会一下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做了吗?4、说说你的感受。(蒙上眼睛做事,你觉得怎么样?除难受,还有什么想法?难受、孤独、寂寞)5、师:是呀,你们把盲婆婆的感受也说出来了。邻居家的盲婆婆,眼睛已经很多年看不到光明了。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看不到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板书:画出一张不快乐的脸)师:孩子们,这位就是孤独,不快乐的盲婆婆。二、品读诗歌(一)过渡1、师设置情境: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红红的太阳,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美丽的鲜花了,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可是今天,盲婆婆不一样了,她怎么样了?你们瞧!(出示课文的插图)师: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我是从嘴巴上看出来的。)(她的眉毛都笑弯了,眼角都翘起来了,嘴都合不拢了。)(她的眉毛像小船一样,她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引导学生从“盲婆婆那笑弯的眉毛、眯缝的眼睛、上翘的嘴角”说出开心、快乐(板书:画出一张笑脸)2、师: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请大家轻轻地把语文书打开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告诉老师。(二)学习第一小节1、师: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有位小朋友,把一只蝈蝈送给了盲婆婆。)(出示插图)你们看,小朋友带来了什么?(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是呀,这么可爱的蝈蝈,有谁会不喜欢的?2、难怪她今天这么开心。小朋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再读第一自然段。3、师:教师这里有段话,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就知道怎么送给她的了。(多了“喜滋滋”。还有“乐呵呵”。)师:这两个词表示什么?5、师:这位小朋友很开心地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像这样的词有个专门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的表示高兴的词,还有喜洋洋、笑嘻嘻、乐滋滋、笑眯眯等。6、同学们,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把蝈蝈送给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有爱心、关心残疾人”等)(板书:画出一颗爱心)8、师:这位小朋友想让盲婆婆笑一笑。谁来读一读?(看得出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谁再来读?)(还要轻一点,盲婆婆听了也会笑的。)师:今天是高兴地送蝈蝈的,你的脸上要笑容可掬。我怎么看不到同学们的笑容呢?是舍不得吧?再来一遍。(三)学习第二小节1、这是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小朋友多么想让盲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啊!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2、指导朗读(指名赛读谈感受。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读出急切、高兴、得意、尊敬等不同情绪,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3、师: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他会给盲婆婆唱歌。他会给盲婆婆洗衣服。他会陪盲婆婆谈话。他会给盲婆婆端饭、带路、洗碗……)4、师:平时,小朋友不上学的时候,他会给盲婆婆唱歌,会跟盲婆婆谈家常。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盲婆婆,捉了这只会唱歌的蝈蝈,让它来陪伴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强化“有爱心”这个主题)(四)学习第三节1、过度:盲婆婆有小朋友的陪伴,有蝈蝈的陪伴再也不孤单了。你们听,蝈蝈唱着动听的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引读:歌声——,看到——。歌声——,想起——)2.理解第一句:(1)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好象看到了什么?(小溪流淌的清波)你眼前好象也看到这条小溪了吗?是什么样的呀?你说的很特别,你会带盲婆婆到什么地方去看什么风景?婆婆用什么去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呢?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皮肤感觉……(2)师引导想象: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师: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填空:歌声会领您走进果园,看到。歌声会领您走进草原,看到。歌声会领您走进二(1)班,看到。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你们真了不起,今天学会作诗了,成为一位小诗人,让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下自己吧。(3)指导朗读:歌声带着盲婆婆走进这么多美好的地方,她的心情怎样?(开心)能把盲婆婆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吗?3.理解第二句:师引导想象;蝈蝈美妙的歌声不仅把盲婆婆领进了田野,还把盲婆婆带会了?(童年,想起——)盲婆婆她小时候也和我们小朋友们一样,天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她们会玩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