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2).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2).doc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却不容乐观,每遇到作文,大多数学生不是东翻西找、东拼西凑,就是冥思苦想、胡编乱造,对作文有种惧怕心理。学生虽深处农村,却看不到自然的美,农村生活的趣,反之,套话、假话、空话连篇,没有什么具体内容;更有部分学生错别字百出、词不成能句、句不能成文。教师往往把其原因归咎于农村生活枯燥单调,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狭窄,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深究其因,有其客观因素,亦有其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讲,学生身处农村,受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的限制,阅读量少,词汇积蓄量较贫乏,普通话表达能力低下;从主观上说,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缺乏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习作方法的指导。其实农村特有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有特色的生活实践内容,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来组织教学,将会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下面,本人就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体会,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一、激发习作兴趣,增强习作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习作是一种学习,而且是相对枯燥的学习。如果我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讲究激趣方法,学生惧怕心理何以消除。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捉蟋蟀、捅蜂窝、抓鱼虾等都是他们的课余生活。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感到害怕头疼,但玩起上面的一些事情却十分带劲。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引导,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搜集整理,就会成为他们作文的好材料,学生也乐意习作,渐渐地培养起他们习作的兴趣。在一次与学生交谈中,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特别喜欢钓青蛙。我问他怎么个钓法,又教育他应该如何保护青蛙,然后以《钓青蛙》为题让他写一篇作文。这位同学在习作中写道:“钓青蛙十分简单,只要拿一根小竹竿,两端系一根线,再把蚯蚓拴住,吊在线头上做钓饵,这样就做成了钓竿。拿到池塘边把钓饵放在草丛里上下抖动,便引来了许多青蛙。”“傻乎乎的青蛙一口吞了蚯蚓,你把它吊在半空中,伸手抓住青蛙,拔出钓饵,一只胖墩墩的青蛙就到手了。”后来“老师告诉我,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多只害虫。我就再也不钓青蛙了”学生写的是他自己的生活实践,他感到有意思,有兴趣,文章就写得比较生动、具体。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的世界,表达出独特的认识。习作凝聚了学生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特别希望习作能够得到肯定。评价时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氛围,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的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批改作文时,我们应该向农民学习,把庄稼种下,多施肥,勤耕耘,庄稼自然会长得好,不能像园丁一样按预定的样式去胡乱修剪花草。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巧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评语要以情感人,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形象的句子,一个生动、准确的词语,甚至用得好的一个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加他们的信心。这样,评语就成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放飞学生心灵的天地,学生才会乐学乐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