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陋室铭》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集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陋室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复习“铭”这种文体,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品析词句之美。3.拓展,深入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品析词句之美四、教学难点拓展,深入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诵读法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旧知回顾体裁:铭(哪一组师友介绍一下)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二)读音韵之美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要求学生注意韵脚和节奏)师友互读,班内展示,教师评价,全班齐读。(三)品词句之美学生自己找出欣赏的句子,进行分析。先独立完成,再师友讨论,最后班内展示。(四)悟人性之美1、旧知回顾本文运用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节操和的情趣。刘禹锡是否就要在这一间陋室,踏青苔,赏草色,弹古琴,读佛经,自得其乐,终老一生呢?他甘心吗?2、读刘禹锡的诗,体会其豪情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这就是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诗情盎然,他又怎么会躲到人生的秋天里去自怨自艾呢?刘禹锡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贵的心?3、拓展彭城刘禹锡,诗豪者也。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这是作者被贬和州后写的诗句。可见刘禹锡虽被贬但豪情不减,不甘沉沦,试从文中找出体现他的豪情的词句,大声朗读。4、悟人性之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这个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被称为中唐“诗豪”。就是这个刘禹锡,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就是这个刘禹锡,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祸得福”,因为他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样乐观豁达,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一个刘禹锡,怎么可能“独善其身”“隐居避世”呢?(五)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读音韵之美品词句之美悟人性之美(六)作业走近刘禹锡(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悟刘禹锡的人格魅力。可查阅资料,不少于300字)《陋室铭》教学设计2一、刘诗导入并解题。“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陋室铭》让学生介绍“铭”(试一试)二、感知课文1、准备性朗读。(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2、抽读,其他学生找错。3、听一听。(强调音节与“读通”)4、齐读。三、研读课文(一)疏通文意,理解内容。1、要求:同桌合作,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考一考)(二)问题探究1、利用题目“陋室”与课文最后一句“何陋之有?”的矛盾,找出“不陋”的原因。(交流)2、“惟吾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3、这些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4、对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你有何看法?(三)写法探讨1、以“陋室铭之医室版”引入对本文语言特点、写作方法的探讨。2、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3、可能提及的写作方法有:语言:押韵、简练、比喻、对偶、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写法:托物言志→托什么物?言什么志?结构:用类比引出中心→描写(陋室情景)→反诘结束,深化中心。(四)教师总结、补充。四、背诵积累1、课堂背诵(方法指导)、默写2、再次齐读感悟(强调音节)《陋室铭》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感悟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3.领略韵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妙处。【教学重难点】1.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现实意义。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以及了解韵文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1、文学圣地一日游阅读下面两副对联,说出其中的两位历史名人分别是谁?这里有两处文学圣地,你知道吗?分别在哪里?草堂起宏愿,杜工部病体寒衣不失天下之怀。(杜甫)陋室有德馨,刘梦德安贫乐道不改高洁之志。刘禹锡2、课外拾趣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