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陋室铭》教学设计精编.docx

《陋室铭》教学设计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陋室铭》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陋室铭》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精神家园”。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通过对“陋室”不陋的描写,表现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引经据典,虚实相生,读来如行云流水,风卷云舒,令人感叹不已。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初一、初二阶段学习了多篇文言文,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汉语知识和文言文阅读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理解、品析等学习活动中来。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五、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唐代是诗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如诗仙:(学生答)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还有被白居易推崇备至的诗豪刘禹锡。以前我们学过他的诗,看看老师积累的他的几首诗。(大屏幕出示《乌夜啼》《竹枝词》《秋词》)学生读诗,师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他巧妙地运用谐音,化无情为有情,在爱情诗方面的超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他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陋室铭》,体会他对世俗庸常的感悟!(板书题目)(二)知识链接:1、解题: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师介绍“铭”,学生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见的铭还有座右铭,墓志铭等。2、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三)预习检测指名学生认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齐读。德馨xīn鸿儒hòng案牍(dú)西蜀shǔ诸葛庐lú调素琴tiáo(四)诵读翻译1、读一读:(大屏幕出示无句读的文章)(1)请学生朗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2)出示标出节奏的课文,指名读,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2、翻译全文:(1)学生合作翻译。(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点拨重点字词:(3)指名翻译课文。(五)品析课文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1)陋室的环境如何?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回答:对偶、拟人。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学生齐读描写环境的句子,进一步体会居室的幽静和作者心底的恬静和适然。(3)过渡:而陋室主人和什么人交往呢?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