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答:...(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解析:(1)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3)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2.(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①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解析(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本试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识别分析。本诗中,作者强调的是素蝶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不同的活动方式,而且是轻松自然,从容应对。尤其是最后一联,是非常明确的议论抒情语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希望得到一个美好的依靠物。结合注释明白这是表达自己的希望的。3.(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答: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能力。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3)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4.(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解析(1)本题考查典故。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2)结合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诗歌借托“子规”意象,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