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同步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doc
上传人:茂学****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二语文人教版同步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同步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导学案装订线《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黄海霞王敏审核人:张海敏【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2.体会赋体的特征。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加强朗读。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及思想感情,基本背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学习重难点】1.感受课文中语言的描写艺术。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知识链接】“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自主学习】一、关于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二、关于“阿房宫”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整个宫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工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至秦灭亡时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当时人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就称其为“阿房宫”。据说秦亡后,项羽进入咸阳,焚烧秦国宫殿,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三、夯实基础1.给加点字注音: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不霁()何虹高低冥迷()妃嫔媵嫱()()()辇来于秦()梳晓鬟()辘辘远听()杳不知()尽态极妍()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直栏横槛()管弦呕()哑()2.解释加点字词:(1)六王毕,四海一()(2)直走咸阳()(3)钩心斗角()(4)盘盘焉,囷囷焉()(5)辇来于秦()(6)朝歌夜弦()(7)一人之心,万人之心()(8)人亦念其家()(9)秦爱纷奢()(10)奈何取之尽锱铢()(1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1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4)谁得而族灭()(1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焉(1)盘盘焉,囷囷焉()(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于(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其(1)杳不知其所之也()(2)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4)使六国各爱其人()之(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奈何取之尽锱铢()(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4.翻译下列句子:(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译文:(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译文:(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译文:(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文:(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