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导学案(教师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蜀道难 导学案(教师用).doc

蜀道难导学案(教师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崇德敏行立人成才成都玉林中学(石羊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必修三导学案《蜀道难》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学习重、难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2、课题简析。《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3、为生字词注意噫吁嚱(yixūxi)鱼凫(fú)秦塞(sai)萦绕(yíng)石栈(zhàn)猿猱(náo)参(shēn)峥嵘(zhēngróng)抚膺(yīng)巉岩(chán)飞湍(tuan)咨嗟(zījiē)喧豗(huī)砯崖(png)崔嵬(wéi)吮血(shǔn【课堂导学】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一、文学常识介绍1.文学发展脉络2.唐诗发展代表诗人3.李白生平二、检查预习,正音三、疏通诗歌大意(一)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1、猿猱欲度愁攀援2、使人听此凋朱颜3、砯崖转石万壑雷4、侧身西望长咨嗟(二)解释加点词含义1.噫吁戏,危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西当太白有鸟道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猿猱欲度愁攀援7.青泥何盘盘1.但见悲鸟号古木2.雄飞雌从绕林间3.使人听此凋朱颜4.连峰去天不盈尺5.枯松倒挂倚绝壁6.飞湍瀑流争喧豗7.砯崖转石万壑雷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所守或匪亲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4.锦城虽云乐5.侧身西望长咨嗟(三)翻译全诗作业:背诵诗歌第一段第二课时一、诗歌赏析(一)再读诗歌,总体把握结构1、主旨句(文眼)出现了三次,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有三“叹”,分别叹的是什么?一叹:高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二叹:险可畏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山水险恶三叹: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二)诗歌鉴赏1、本诗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气象宏伟,画面怵目惊心,叹为观止,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体会。(小组合作找画面)“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