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本章提要2.1液压泵、马达概述2.1液压泵、马达概述2.1液压泵、马达概述由此可见,泵是靠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变化进行工作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工作的必需条件:(1)必须有一个大小能作周期性变化的封闭容积;(2)必须有配流动作,即封闭容积加大时吸入低压油封闭容积减小时排出高压油封闭容积加大时充入高压油封闭容积减小时排出低压油(3)高低压油不得连通。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元件。液压输出根据工作腔的容积变化而进行吸油和排油是液压泵的共同特点,因而这种泵又称为容积泵。2.1.2液压泵、马达的基本性能参数(2.1)式中:对液压泵来说,输出压力增大时,泵实际输出的流量减小。设泵的流量损失为,则。泵容积损失对液压马达来说,输入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必然大于它的理论流量即,它的容积效率为:马达容积损失机械损失是指因摩擦而造成的转矩上的损失。泵的机械损失马达的机械损失马达的机械损失图2.2液压泵、马达的能量传递方框图2.2齿轮泵2.2.1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2.1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6当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右侧吸油腔内的轮齿脱离啮合,密封腔容积不断增大,构成吸油并被旋转的轮齿带入左侧的压油腔。左侧压油腔内的轮齿不断进入啮合,使密封腔容积减小,油液受到挤压被排往系统,这就是齿轮泵的吸油和压油过程。2.2.2齿轮泵的流量和脉动率大齿轮泵的流量脉动在容积式泵中,齿轮泵的流量脉动最大,并且齿数愈少,脉动率愈大,这是外啮合齿轮泵的一个弱点。2.2.3齿轮泵的结构特点2.2.3.1困油的现象AB间的死容积逐步减小2.2.3.1困油的现象2.2.3.2径向不平衡力2.2.3.3齿轮泵的泄漏通道及端面间隙的自动补偿为了提高齿轮泵的压力和容积效率,实现齿轮泵的高压化,需要从结构上来取措施,对端面间隙进行自动补偿。2.2.4内啮合齿轮泵在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中,小齿轮和内齿轮之间要装一块月牙隔板,以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隔开,如图2.6(a)。图2.6内啮合齿轮泵1—吸油腔,2—压油腔,3—隔板内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运转平稳,噪声低;但在低速、高压下工作时,压力脉动大,容积效率低;一般用于中、低压系统,或作为补油泵。内啮合齿轮泵的缺点是齿形复杂,加工困难,价格较贵,且不适合高压工况。2.3叶片泵2.3.1单作用叶片泵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面,转子和定子中心之间存在着偏心,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叶片根部油压力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便形成了一个密封的工作腔。2.3.1.2单作用叶片泵的平均流量计算2.3.1.3单作用叶片泵和变量原理由于存在偏角,排油压力对定子环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轴线的分力F1及与之平行的调节分力F2,调节分力F2与调节弹簧的压缩恢复力、定子运动的摩擦力及定子运动的惯性力相平衡。定子相对于转子的偏心距、泵的排量大小可由力的相对平衡来决定,变量特性曲线如图2.10所示。当泵的工作压力所形成的调节分力F2小于弹簧预紧力时,泵的定子环对转子的偏心距保持在最大值,不随工作压力的变化而变,由于泄漏,泵的实际输出流量随其压力增加而稍有下降,如上图中AB段。图2.10(2)限压式外反馈变量叶片泵53限压式外反馈变量叶片泵设泵转子和定子间的最大偏心距为,此时弹簧的预压缩量为,弹簧刚度为,泵的偏心预调值为,当压力逐渐增大,使定子开始移动时压力为,则有当泵压力为时,定子移动了距离,也即弹簧压缩量增加,这时的偏心量为:2.3.2双作用叶片泵582.3.2.1工作原理2.3.2.1工作原理2.3.2.2双作用叶片泵的平均流量计算转子转一周,两叶片间吸油两次,排油两次,每次容积为M;当叶片数为Z时,转动一周所有叶片的排量为2Z个M容积,若不计叶片几何尺度,此值正好为环行体积的两倍。故泵的排量为:考虑叶片厚度影响后,双作用叶片泵精确流量计算公式为:为了解决定子和叶片的磨损,要采取措施减小在吸油区叶片对定子内表面的压紧力,目前采取的主要结构措施有以下几种:(2)弹簧负载叶片结构(3)母子叶片结构叶片槽中装有母叶片和子叶片,母、子叶片能自由地相对滑动,正确选择子叶片和母叶片的宽度尺寸之比可使母叶片和定子的接触压力适当;转子上的压力平衡孔使母叶片的头部和底部液压力相等,泵的排油压力通到母、子叶片之间的中间压力腔;叶片作用在定子上的力为:(4)阶梯叶片结构2.3.3单双叶片泵的特点比较2.3.3.2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叶片安放角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后倾”2.4柱塞泵斜盘1和配油盘4不动,传动轴5带动缸体3、柱塞2一起转动。传动轴旋转时,柱塞2在其沿斜盘自下而上回转的半周内逐渐向缸体外伸出,使缸体孔内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