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理论.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外部性理论.ppt

外部性理论.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外部性理论概述2、分类:(1)外部成本: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未补偿后者,就称为外部成本,或负的外部经济;(2)外部收益: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就称为外部收益,或正的外部经济。3、外部性理论的渊源及演进(1)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大致内容是:一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既取决于该工业的规模,也取决于各个厂商本身的规模。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马歇尔直接使用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题奠定了基础。(2)庇古的观点:庇古1920年出版的《价值与财富》一书中论述了外部性,认为“外部性造成了私人边际产品与社会边际产品的之间的不一致”,并认为经济学家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在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方面,庇古从“公共产品”问题入手,分析了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问题,认为两种成本的差异构成了外部性,从而提出了征收“庇古税”作为治理外部性的方法,所以经济学上把征收“庇古税”以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叫庇古手段。(3)奈特的观点:奈特在1924年发表的《社会成本解释中的一些错误》的论文,对庇古外部性成本的计算提出了异议。奈特认为,庇古在平均成本计算时没有把土地的费用计算在内,而只是把可变生产要素的成本计算在内,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其观点是:由于土地是私有的,只有将地租计算在平均成本之内才能得出最优的产量。此外,对于“外部不经济”产生的原因奈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外部不经济”源于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则“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可见,奈特已注意到了“外部不经济”产生的产权原因,开辟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新方向。(4)科斯的外部性理论:1960年科斯发表了题为《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与庇古等人所持观点不同,科斯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非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因此,有效产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可解决外部性问题。同时他认为庇古在对外部经济进行治理时只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一方进行限制是不对的,相反,双方都应当承担责任,只对一方进行限制,不利于该厂商的经营。科斯将外部性与产权以及制度变迁联系起来,将外部性引入制度分析之中,使人们对外部性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科斯的主要理论建立在较强的假定前提之下,而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满足,使其理论难以成为政策依据。尽管如此,他提出的通过确立产权以消除外部性的思想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仍具重要意义。(5)米德的观点:1962年米德发表了《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全面分析了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和不经济,他将外部经济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无偿生产要素的作用。他以苹果园和养蜂场为例,认为苹果园面积的增加可以使养蜂场的蜂蜜的产量增加,但是养蜂场不必为蜂蜜的增加向苹果园支付费用。对这类外部性调整的方式有:(1)对养蜂场进行课税,补贴给苹果园。(2)对养蜂场增加的产量课税,用税金来补偿苹果园增产的生产要素的投入。(3)将养蜂场和苹果园联合起来经营。二是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于企业具有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如小麦生产者和林场,林场林业的发展可以使雨水增加,从而增加小麦的产量。(6)外部性理论的新进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性问题的凸现,特别是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日益严重,西方经济学家对外部性理论又进行了新的发展,从新的视角形成了对环境外部性理论的解释:第一用不可分割性来解释环境外部性。奥尔森从“集体行动”问题入手,通过研究,认为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排他性的消费公共产品,即“外部性具有不可分割性”,由于大部分环境因子和自然资源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中会产生搭便车行为,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而不付费,使供给方无法获得其优化配置生产的收益指标,而需求者又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对公共物品的主观需求,使生产者的需求曲线无法确定,从而形成外部性。第二用非竞争性来解释环境外部性。认为环境属于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是非竞争性,这就意味着某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不妨碍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因此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等问题的形成根源在于环境的非竞争性。治理这种由非竞争性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时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市场体系,在公共环境资源使用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使外部效应内部化来治理外部性。二是强调环境管制的作用,主张环境管制者要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来改善环境质量。”第三用时空转移来解释环境外部性。认为外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转移的,环境外部性的风险可以在空间上转移到其它地点,在时间上转移到下一代,形成环境损害的代际转移,这样当代人生产活动的负效应要由未来人口承担。时空转移的原因在于经济活动的分散性,各代人出于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