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寄宿制小学兴建和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专题讲座农村寄宿制小学兴建和管理农村小学寄宿制,是欠发达地区为了调整学校布局而实施的。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办学不但解决了制约布局调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且也拓宽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是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从2003年起,梨园小学就开办了3个寄宿制班,并逐步创办成寄宿制学校,至2021年,已经有寄宿制班级10个,学生400多人,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在寄宿制学校管理方面你们也有一些心得。今天我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寄宿制小学的兴建,必须精心谋划、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及前期准备工作随着国家“三级办学”(即高中集中到县城办学,初中集中到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学,小学集中到村委会附近或集中办寄宿制学校)指导思想的贯彻实施,近些年来,在欠发达地区出现了许多寄宿制小学。那么,就如何做好寄宿制小学兴办工作,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群众思想工作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通的,需要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家长并不愿意不孩子送到学校寄宿,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村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请他们多从办学的政策角度,国家有关扶持方面引导群众,学校则应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寄宿相对于走读的优势等方面重点引导,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寄宿制对于孩子成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愿意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寄宿学习。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制度建设。每年必须召开校务班子会议,制定和修改一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管理有效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其中因涉及安全,师生德育,教学教研,后勤总务,党小组,少先队等多项管理制度。2、基础设施、设备。为确保一开学就能正常开展工作,必须按照应有学生规模,认真核算校舍建筑,安全设施,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教室,食堂餐厅设施,学生床,课桌凳等,必须一应俱全。3、教职工人员落实。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是责任心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师德优秀的教师方能安排到寄宿制学校任教。学校每学期教师应提前收假,学校组织培训,根据教师特长科学、灵活的安排教师工作任务,确保一开学就能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都管好。经费落实。学校办公有生均公用经费作保障,不是主要问题。这里所说的经费是指学生的生活费用。寄宿制学校学生国家每学期补助4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费,这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生活所需,如果不够,学校应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在家长能接受,在不盈利又能保证学生吃得饱、吃得好的前提下适当收取学生生活费。5、学生良好行为、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做好:(1)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学生能安心学习。(2)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军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3)各班按照学校统一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习惯。二、寄宿生相对于走读生来说,有以下优势:(一)是学习习惯形成,学生学习成绩明显跃升。实行寄宿制,学生全天候在校,管理科学,制度严格,完全规范化。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学生全部在学校生活。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形成,且学校的学习管理到位,教师的个别指导专业及时,老师若是觉得当天的教学有问题,或者哪些学生的作业有困难,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辅导,同学的互帮互助方便快捷,既有利于后进生补漏补缺和优等生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文化成绩的整体提升,提高了教学效益。(二)是规范集体管理,学生道德品质明显提高。集体生活,半军事化管理,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寄宿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有积极进取的集体舆论导向,有科学文化的激励机制,有健康文明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有统一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不同时段纪律的约束,有朝夕相处师表形象和言谈举止的正面影响,更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宿舍生活指导教师全面的指导、督促,全方位、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所有这些都为年幼、可塑性强的农家孩子良好行为和竞争意识的形成营造了优于一般农村家庭的成长环境。关爱贫困寄宿生,形成学生关心他人和互爱互助的品质。在寄宿生管理方面,成立寄宿生管理小组,配备了专门的生活老师来分区管理学生住宿,年小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师包间管理,高年级学生协助管理,也就是实施的“手拉手,大托小”计划。即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