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ppt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的引入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关于小康的含义,邓小平后来有过多次阐述,最概括的解释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这实际上就是从温饱到现代化的中间阶段。3、小康的标准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党的十六大宣布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总体小康:就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步骤的一个重要阶段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总体实现小康的现实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又制定了20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六大报告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六个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1980年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从文化建设指标看: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宗旨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和老百姓最息息相关的是3个问题:(一)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和党的宗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上述两个“翻一番”是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外,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07年又做了重要修订,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扣除价格因素,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其年均增速分别为约9%和8%。按照统计学规则,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倍增目标应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倍增目标,虽然还很难确定届时的绝对数额,但它的实际购买力可以获得保证。2、我国“收入倍增目标”和当年日本“收入倍增计划”(1)日本“收入倍增计划”背景:1957年发端于美英两国的经济危机使日本出口雪上加霜,而国内消费又低迷,产品积压严重,失业率剧增,劳资关系紧张。整个日本社会处于敏感期和不稳定状态。计划目标:1960年,日本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定下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实施结果:日本通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仅用7年就实现国民收入翻一番,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使得钢铁、汽车、船舶、家电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在实施计划的十余年里,日本社会形成了近1亿人口的中产阶级,实现了国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达到了国强民富,奠定了日本后期快速发展的基础,并使日本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中的领跑者。(2)中国目前和当时日本处在相似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很多相似的问题如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收入之间、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与内需严重不足等诸多不平衡增长问题及其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计划的出发点,都是如何在“国富”的同时实现“民富”,使普通劳动者同步享受增长带来的好处。(3)我国实现收入倍增的有利条件第一,我国实现收入倍增有坚实物质基础。从1979年到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超过了十年收入翻番所需要的7.2%-7.3%的速度。201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