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脂类代谢医学知识宣讲脂质的基本特点不溶于水能溶解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有机溶剂分子中常含有脂肪酸或能与脂肪酸起酯化反应能被生物体所利用分类脂肪类脂:固醇及其酯、磷脂和糖脂等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脂蛋白是脂质基本转运形式第一节脂质的消化吸收条件①乳化剂(胆汁酸盐等)的乳化作用;②脂质消化酶的催化胆盐在脂肪消化中的作用乳化辅脂酶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分子量约10,000。辅脂酶在胰腺泡中以酶原形式合成,随胰液分泌入十二指肠。后,辅脂酶原被胰蛋白酶N端切下五肽而被激活。辅脂酶本身不具脂肪酶的活性,但具有与甘油三酯和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脂肪与类脂的消化产物,包括甘油一酯、脂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以及中链脂酸(6C~10C)及短链脂酸(2C~4C)构成的的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mixedmicelles),被肠粘膜细胞吸收。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CoA+RCOOHRCOCoA甘油三酯的消化与吸收小肠是介于机体内外脂质间的选择性屏障通过屏障脂质过多:体内脂质堆积,发生疾病通过屏障脂质过少:营养障碍小肠脂质消化吸收能力的可塑性很大脂质可刺激并增加小肠对脂质消化吸收能力小肠脂质消化吸收能力调节的可能机制脂质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多基因表达谱协调变化;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一些物质,调节脂质消化吸收能力;第二节甘油三酯代谢脂肪组织: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VLDL中的FA合成脂肪。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脂酰CoA合成酶甘油一酯途径以甘油一酯为起始物甘油二酯途径以3-磷酸甘油为起始物甘油二酯途径3-磷酸甘油主要来自糖代谢。肝、肾等组织:含甘油激酶,能催化游离甘油磷酸化生成甘油-3-磷酸,供甘油三酯合成。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直接利用甘油合成甘油三酯。⑴组织:肝(主要)、脂肪等⑵亚细胞: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肪酸)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延长)乙酰CoA、ATP、NADPH+H+、HCO-3(CO2)及Mn2+等酶-生物素-CO2+乙酰CoA乙酰Co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其活性受别构调节和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调节。(2)脂酸合成有7种酶蛋白(脂肪酰基转移酶、丙二酰CoA酰基转移酶、β-酮脂肪酰合成酶、β-酮脂肪酰还原酶、β-羟脂酰基脱水酶、脂烯酰还原酶和硫酯酶),聚合在一起构成多酶体系。三个结构域:其辅基是4´-磷酸泛酰氨基乙硫醇,是脂酰基载体。软脂肪酸由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4步基本反应经7次循环合成软脂肪酸合成的总反应式:1.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途径——丙二酸单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由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酶系催化NADPH+H+供氢通过缩合、加氢、脱水及再加氢等反应,每轮延长2个碳原子,可将脂肪酸延长至24碳,但以18碳硬脂肪酸最多2、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途径——乙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由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系催化由NADPH+H+供氢通过缩合、加氢、脱水和再加氢(与β-氧化逆反应基本相似)反应,每轮延长2个碳原子,可延长至24或26个碳原子,但仍以18碳硬脂肪酸最多1.植物含△9,△12及△15去饱和酶,能合成△9以上多不饱和脂肪酸2.人体缺乏△9以上去饱和酶,只能合成软油酸和油酸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只能从食物(特别植物油脂)摄取。ATP、NADPH+H+及乙酰CoA:脂肪酸合成原料,能促进脂肪酸合成脂酰CoA:变构抑制乙酰CoA羧化酶,抑制脂肪酸合成进食糖类食物:糖代谢加强NADPH+H+及乙酰CoA供应增多,有利于脂肪酸合成细胞内ATP增多,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导致柠檬酸和异柠檬酸蓄积并从线粒体渗至胞液,变构激活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增加胰岛素诱导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ATP-柠檬酸裂解酶等合成,促进脂肪酸合成。促进脂肪酸合成磷脂酸,增加脂肪合成。增加脂肪组织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加脂肪组织对血液甘油三酯脂肪酸摄取,促使脂肪组织合成脂肪贮存。胰高血糖素增加蛋白激酶A活性,使乙酰CoA羧化酶磷酸化降低活性,抑制脂肪酸合成。减少肝细胞向血液释放脂肪。肾上腺素、生长素抑制乙酰CoA羧化酶,调节脂肪酸合成。合成原料:花生四烯酸四、甘油三酯分解氧化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催化的反应:甘油三酯→甘油二酯+脂肪酸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对多种激素敏感脂解激素脂肪动员过程:甘油溶于水,直接由血液运送至肝、肾、肠等组织。(三)β-氧化是脂肪酸分解的基本形式2.脂酰CoA经肉碱转运进入线粒体,是脂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